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07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天山南缘老虎台一带,在阿克苏群上亚群或青白口纪花岗岩之上,由西向东分别出露一套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原1:20万图幅区调统一划归为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后来多沿用之.通过<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工作,依据沉积特征、沉积体系、生物组合特征,确定其为一套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潮坪沉积,并进一步分为潮上、潮间坪、潮道,并将该套岩性组合划分为上石炭统喀拉治尔加组与康克林组,二者为相变过渡.  相似文献   
992.
阿尔金构造带对塔东南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尔金构造带包括阿尔金碰撞造山带和阿尔金逆冲-走滑断裂系。阿尔金造山带是塔里木盆地周边已知的最古老的碰撞造山带,以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为标志的峰期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晚寒武-早奥陶世,这次碰撞造山作用很可能引起相邻塔东南地区的大幅度隆升,导致塔东南地区的中-上奥陶统遭受剥蚀,并使塔东南地区在志留-二叠纪期间总体处于不利于沉积的地质环境,隆升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从中生代开始的阿尔金逆冲-走滑断裂系错移并改造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并在阿尔金山和塔东南地区造成了一系列的侏罗纪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中沉积了塔东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阿尔金断裂系的压扭特性容易在断裂两侧形成次生的构造圈闭,隐伏的车尔臣断裂两侧是这种次生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它们应该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带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从侧面说明,塔东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应该加强寻找山前冲积扇-水下扇储集体内发育的油气藏,并且在地面油砂附近寻找残存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993.
用能谱和GC/MSD对两块来自涩北1井(900 m和1 200 m)钙质泥岩的研究表明,研究样品中细菌遗骸骨特征明显并检测出微生物特征生标(角鲨烷和2,6,10,15,19 五甲基 二十烷),表明涩北1井研究层沉积岩中微生物发育;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明显改变了常规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低演化源岩的正构烷烃首先遭降解,出现OEP2>>OEP1特征、甾烷异构化参数C29ββ/(ββ+αα)和Σ8,14 断藿烷/Σ藿烷比值比正常热演化样品出现异常高值。这些参数可能作为判识低演化沉积有机质是否曾遭受微生物降解,同时可间接判识是否有生物气产生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柴西西岔沟新近系磁组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的干柴沟背斜南西翼的西岔沟层型剖面进行系统测制和2~3 m等间隔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采样,并进行精确测量,利用在该区建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资料,结合沉积学等研究,讨论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变化趋势对环境的指示,并揭示在约23~6.2 Ma期间环境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Ⅰ阶段(22.4~13.4 Ma)为湿润环境;Ⅱ阶段(13.4~8.2 Ma)为温干环境向干冷转型;Ⅲ阶段(8.2~6.2 Ma)气候转冷变干且变化更复杂。认为7.8 Ma以来气候转型及有规律的变化与现代季风形成有关。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确定南翼山油田浅层(N22)的油气来源和油气的运移路径,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技术和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原理进行运移参数的筛选和分析,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研究区的油气在西北和北北东各有一个注入方向,说明油气主要来自北边的小梁山凹陷,这与油源对比的结果相符。研究表明,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的示踪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6.
卤水蒸发析盐到晚期阶段,才有可能析出溶解度极大的钾盐类矿物,因此在一个成盐盆地要找到钾盐矿床,除判断物源特征外,还必须找到最晚沉积阶段的区域和层位。本文通过对实验室配制溶液和盐湖卤水蒸发析出的不同氯化物矿物、钾盐矿床沉积序列不同阶段盐类矿物对比分析,讨论了氯同位素的分馏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蒸发浓缩阶段的氯化物盐,氯同位素发生显著分馏。一般钾盐沉积层位的石盐δ37Cl值小于0,钾石盐及其以后沉积的氯化物δ37Cl值小于-0.5‰,特别是钾石盐以后析出的氯化物更为偏负,光卤石一般小于-1.00‰,而钾盐沉积阶段之前早期沉积石盐的δ37Cl值显著偏正。因此,δ37Cl值是判断岩盐沉积阶段的有效指标。基于此,对塔里木库车盆地第三纪、莎车盆地白垩-第三纪部分代表性盐矿点以及柴达木盆地西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层位第三纪岩盐沉积做了氯同位素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塔里木莎车盆地晚白垩世岩盐的沉积阶段明显晚于库车盆地第三纪沉积,特别是莎车盆地喀什次级凹陷δ37Cl值最低,大部分样品小于-0.5‰,推测该区成盐古卤水已浓缩到晚期或接近晚期钾盐沉积阶段,应是今后一重点开展钾盐找矿的区域。柴达木盆地油墩子、南翼山地区中新统、上新统蒸发岩沉积序列δ37Cl值普遍偏正,推测当时卤水浓缩演化可能只达到石盐沉积阶段,浓缩到后期阶段的富K+、Mg2+盐溶液随西部隆起迁移到柴达木盆地南部地区,因此认为第三纪地层虽然石盐沉积层位多,厚度大,但找到大规模钾盐矿床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7.
华北克拉通南缘卷入印支期的陆陆碰撞和随后的陆内演化中.上述过程的岩浆活动及其伴随的构造活动、地热异常和流体活动,为区域性的金属成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前人对华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一带的金属成矿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而对华北南缘金堆城—潼关一带则较少涉及.据此,本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岩石学和矿床学研...  相似文献   
998.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内部的层序及界面单纯在地震剖面或电测曲线上都较难识别,但它们在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反映.研究发现,层序边界处具有Ro值的突变,有机质含量(TOC)的低谷,ΔlogR曲线处于基线,粘土矿物组合突变,坡缕石、伊/蒙混层的含量明显增加;Cu、Li、Zn、Cr、V、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处于低谷;锆石等稳定重矿物含量以及黄铁矿含量较低,褐铁矿含量高等特征.结合地震剖面、测井曲线等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白垩统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相似文献   
999.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干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的区块,也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1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1.1柴达木盆地发现罕见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张弥曼等人在柴达木盆地上新世湖相地层中发现的伍氏献文鱼,以其超常粗大的骨骼在现生鱼类中闻所未闻。伍氏献文鱼的发现不仅展示了鱼类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能力,也见证了柴达木盆地干旱化的过程,提供了环境变化和生物适应间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