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433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丽利  曹静平 《江苏地质》2017,41(2):245-250
近年来,皖南地区在钨钼矿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用GIS技术对皖南地区的地质、矿产、物化遥等综合信息建立地学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各类成矿信息和找矿信息,借助计算机处理各类数据,进行成矿信息空间综合分析,建立评价预测模型。选用证据权法对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钨钼矿资源进行空间定位评价和预测,在四级成矿远景区内圈定了23个Ⅴ级成矿区和68个重点区块,并对这些重点区块进行分级与评述,为该地区的钨钼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矿物标型即矿物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特征,包括矿物的物性参数、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矿物的指示特征,可以反映对应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研究矿床的类型、分带性、剥蚀程度等。近年来,随着覆盖区和地壳深部勘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了运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标志找矿的研究工作,矿物学找矿法逐渐凸显出优势。通过覆盖区以及深部找矿的实例,阐述标型矿物在此类地区的应用,供以后的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施建斌  蔡逸涛  张琪 《江苏地质》2017,41(4):535-541
在江苏北部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过程中,于徐州北部西村发现18条苦橄玢岩脉(管)。研究发现,在岩石地球化学方面,该区苦橄玢岩与山东、辽宁等地区的金伯利岩具有相似性:二者均属偏碱性超基性岩,徐州西村苦橄玢岩以MgO含量低,Al2O3、CaO、K2O含量偏高,w(Fe3+)/w(Fe2+)比>1为特征,与碳酸盐化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二者的过渡族金属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为“M”型,且以显著的Ti、Nb正异常及陡倾斜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显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辽宁、山东地区金伯利岩富集Nb,Nb与Cr、Ni、Co等呈正相关,而徐州西村苦橄玢岩中的Nb则与Cr、Ni、Co等呈负相关。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徐州西村苦橄玢岩与辽宁、山东地区的金伯利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为该区金刚石找矿提供了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994.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历史悠久,矿种众多,是华南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以大宝山斑岩型钼矿为研究对象,对以往的地质勘探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构建了钼矿床的矿体模型和品位-吨位模型,从可视化角度立体分析钼矿体的空间形态和展布,为进一步开展综合信息三维预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5.
王卫  陈建国 《江苏地质》2017,41(3):432-440
荆当盆地位于湖北中部偏西,自20世纪中期以来,区域上先后进行过多次大范围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了茶林子、小汉口、泥水洞、三宝山、铜家湾、花园冲等多处铜多金属矿点。然而在荆当盆地中部的何家湾地区,找矿工作一直未有进展,原因主要受限于研究区地表被第四系大范围覆盖,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很难开展。因此,2015年在研究区内又开展了1∶5万地质草测、1∶5万重力测量、1∶5万磁法测量等工作。通过研究获得的这些地质资料及重磁数据,结合收集到的其他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为研究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李甜  燕晓莹  解国爱 《江苏地质》2017,41(4):631-636
研究区位于南京幕府山地区的劳山向斜,此向斜以三叠系青龙组为核部,两翼依次出露古生界地层,走向北东。根据向斜两翼地层产状,利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得出该向斜的枢纽产状为30°∠11°,轴面产状为294°∠81°,主应力σ1、σ2、σ3的产状分别为115°∠9°、30°∠11°、247°∠75°,显示该向斜是在晚三叠世时受到北西—南东方向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而形成,是向斜成山的构造负地形。劳山最高峰是向斜核部转折端,两翼依次出露的不同地层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劳山向斜两侧发育的断层倾向均与向斜核部向背,运动方向均向向斜核部逆冲,而且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推测断层倾角上陡下缓,造成地层缺失和出露不完整。根据对其中1条断层的定量研究,得出该断层的运动量为62.94 m。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宁镇山脉地区的褶皱构造形态、断裂构造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骆帅兵  张忠涛  郭伟 《江苏地质》2017,41(2):282-291
砂岩体尤其是优质砂岩体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与热点关注。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浅层优质砂岩体已基本寻找殆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迫使逐渐关注中—深层(3 500 m以下)乃至超深层区域的优质砂岩体,由于其埋深较大,加之受沉积环境、地温与埋藏时间、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判别这些优质砂岩体的难度增加。区别于传统砂岩的识别方法,从地震响应特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岩性的速度分析来建立砂泥岩速度-深度曲线图,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砂体地震波形分析,尝试建立一套有效的典型优质砂体识别与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998.
程呈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7,41(3):357-378
莫斯科盆地是位于背月面西北部的大型多环撞击盆地。该盆地环状结构呈非同心环状分布,且内部东北部峰环缺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非典型的环状结构引起了相当多学者的关注。通过WAC和MI影像数据和LOLA地形数据等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莫斯科盆地的理想3环结构:盆地理想峰环东北部缺失,所在位置环的直径约为192 km;理想中环结构完整,形状较为规则,近似椭圆形,长轴直径约为451 km,短轴直径约为410 km;理想外环直径约677.5 km。理想峰环、中环和外环的中心近似沿西南—东北走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直线排列,中环和外环与内峰环距离分别为27.36、45.77 km。提出了融合微观地形因子和宏观地形因子的形貌综合特征表示法,依据该综合特征值重新解译莫斯科盆地的多环构造,验证了理想3环结构的分布。除盆地构造外,进一步对盆地内的环形和线性构造的类别、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详细剖析,特别是盆地内部Titov和Komarov月坑形貌构造的分析。同时完成了以线性构造、环形构造以及多环盆地建造为主体要素的莫斯科盆地区域构造图的编制。在对莫斯科盆地的形貌与构造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该多环盆地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为月球早期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电磁资料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新采集的电磁资料为基础,同时以钻井、地震资料为约束,结合其他勘探资料、重力资料进行柴东地区石炭系综合研究、联合解释。研究过程中,首先对电磁资料进行了前期的预处理和反演,主要采用了一维Bostick反演、一维连续介质反演、二维共轭梯度反演、二维连续介质反演及最优化电性分层等反演技术;而后通过对电磁资料进行联合解释和综合研究,得出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厚度图、石炭系埋深图等柴东地区综合研究成果;最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预测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含油气有利区带,并且进一步针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勘探提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柴达木盆地古隆起主要类型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达木盆地古隆起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为指明柴达木盆地古隆起的勘探方向,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及近年来已发现古隆起油气藏实例解剖,对盆地主要古隆起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演化期次、运动学特征及成藏规律等进行总结。将盆地古隆起划分为稳定型、活动型、残余型与消亡型等4种主要类型。同时,盆地的古隆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隆起主要发育于盆地深大断裂两侧,盆地不同性质的边界条件决定了古隆起的发育类型。古隆起在油气运聚、储层类型、圈闭类型、输导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以此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古隆起两个有利勘探方向,一是已发现油气田的挖潜;二是成藏条件较好的盆缘山前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