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生长与更新方式的树轮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祁连山中部50m×15m的祁连圆柏样方进行树轮生态学取样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方内大部分祁连圆柏的树龄小于250年,最近几年有大量幼苗萌生。祁连圆柏的径生长方式各有异同,大部分祁连圆柏在生长过程中出现1次以上生长释放事件,19701980年间出现生长释放的频率最高,占总释放次数的35%,轮宽年表也显示祁连圆柏的轮宽指数自1970s以来持续上升。另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采样点区域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树木生长,6、7月份的降水也与树木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如果能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并有效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该区域祁连圆柏林更新状况将会显著改观。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传统的人工识别浅剖图像层界方法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的航道底质层界智能识别方法。利用航道浅剖数据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值来描述底质层界纹理,粗略提取层界边缘;通过浮泥流变特性模型智能识别、连接同一层层界矢量点,准确识别底质层界。对比智能和人工提取连云港航道浅剖数据层界实验的结果表明:结合浮泥流变特性与灰度共生矩阵算法的层界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描述底质分布情况,快速自动识别层界线,智能化提取航道底质层界。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自动识别与重建斑马线的方法。文中利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c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和二维Gabor滤波器特征的JointBoost分类器来提取斑马线,并依据斑马线在空间几何上的重复性规则对斑马线建立参数模型。最后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如阴影、遮挡和模糊等)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斑马线的识别与重建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灰度直方图在影像分类时需要考虑阈值和K-最近邻分类算法分类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直方图与KNN相结合的影像分割算法:首先对待分割的影像进行灰度直方图统计;其次利用灰度直方图对影像进行硬阈值的划分,得到已知类别样本和未标记样本;然后选择一定数量已知类别的样本对KNN分类器进行训练;最后利用KNN分类器对未标记样本进行类别划分,得到最终分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合了灰度直方图高效性和KNN高精度的优势,避免了直方图分割最佳阈值的选取;与传统的KNN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大大提高了分类效率,且精度相当,满足实际生产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5.
木文利用TIROS-10/NOAA,AVHRR云图的3、4、5通道灰度等级图,对1989年6月30日,9月7日两次大降水天气分析表明:3、4、5通道的灰度级别越高,对应区域的降水也越大。通过3、4、5通道的灰度级别分离,大致可以判断云系的厚度,高中低云的分布情况,对降水落区落点的短时预报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传统的波浪波长和方向分析技术是谱分析。本文从海洋波浪图像直接作图像纹理分析,在图像的每一个处理窗口,以海浪图像灰度极值点大小、个数的分布和灰度共生矩阵为基础,构造了借以区分不同海浪波长和方向的纹理测度,实现提取海浪波长和方向信息。  相似文献   
107.
比较了中国东南地区九岭山和九连山两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轮不同组分δ13C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α纤维素δ13C和综纤维素δ13C在均数方面较全木δ13C分别偏正1.170‰±0.168‰和1.211‰±0.121‰;3种组分δ13C年际变化序列显著正相关(p < 0.001);两地生长季中晚期水分状况是制约马尾松树轮δ13C的主要因子,3种组分δ13C与此时段的气候要素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组分δ13C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8.
资源三号影像朵云识别中云雪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资源三号全色卫星影像在朵云识别过程中云雪不能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雪边界特征并利用改进的平均梯度和分形维数等纹理信息的云雪分离方法。首先为了减少雪和其他地物对云的干扰进行初步云识别,本文利用灰度均值、分形维数和灰度共生矩阵计算的能量作为特征参数大体提取云区,此时云雪不分;然后再进行云雪分离,利用改进的平均梯度和分形维数特征值来剔除被误识别为云的雪。本文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支持向量机分类。利用资源三号全色卫星影像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资源三号全色遥感影像朵云识别中一种有效的云雪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从树轮δ13C序列中提取大气δ13C信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大气CO2浓度大幅度增加,但同时由于“Suess”效应,大气δ^13C值却在不断下降,研究大气δ^13C值的变化历史,不仅有助于预测其今后的趋向,而且可以用来了解碳循环的自然变率和校正全球碳预算模型。由于直接的仪器测量从1978年才开始,因此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替代方法。利用树轮δ^13C值重建古大气δ^13C值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树轮δ^13C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从树轮δ^13C值中得到的大气δ^13C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树木生长季(5-9月)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值序列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序列的趋势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树轮δ^13C值近几十年来下降的趋势主要反映的是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引起的“Suess”效应。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树轮δ^13C值的边材效应可以改变这种结果。如新疆昭苏树轮δ^13C值和年轮宽度分别在1969年和1967年突然升高以及青海祁连树轮δ^13C值在1990年后上升。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树轮密度和宽度对公元1600年以来中国中北部降雨量的初步重建M.K.Hughes等华山松测试材料采自华山(34°29'N,110°05'E,海拔2060m),该地点的树心年代范围在426年以内,采样的树木接近一个建于1953年的气象观测站,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