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47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含铂药物化疗,治疗组同时予以扶正祛邪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共8周。结果: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生活质量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方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2.
防风林带结构是影响防风效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不同宽度、不同株行距林带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之间的统计模型,可以为防风林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风洞实验,在11 m·s-1风速下,对4种宽度、5种株行距林带的背风面0~10H(H为林带高度)的风速进行测定,采用曲线参数估计法、傅立叶模型、SSF模型(Sum of Sin Functions),构建了不同结构林带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间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傅立叶模型拟合不同宽度林带的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的关系效果最优,可决系数(R2)均在98%以上;SSF模型拟合不同株行距林带的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的关系效果最优(R2>0.98)。根据构建的统计模型,风速为11 m·s-1左右时,林带宽度8 m(两行一带)的防风林的防风效能存在明显优势;5种株行距的林带中,株行距为8 m×8 m的防风林带本试验条件下防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3.
20世纪70年代,有一些国内的冰川地质研究专家,曾在长沙白沙井以及浏阳河入湘江口处,发现过冰期砾石,并确定它们来自于湘江或者其支流,但找不到砾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胃癌晚期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胃癌晚期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1级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对胃癌晚期疼痛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止痛效果确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5.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6.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ρf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认为: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壳近地表的较深部,介质微裂隙发育,其走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优势取向,低阻水充填微裂隙,导电通道连通,引起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主压应力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视各向异性变化,低阻水在其物理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也是中国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区,固沙灌木种较多。冠幅不仅是反映固沙灌木可视化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映沙漠植被生长情况的重要变量。以3种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主要固沙灌木为研究对象,利用12种基础模型、BP(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基于固沙灌木株高和冠长率的冠幅预测模型,同时将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拟合结果与基础模型进行比较,最终选出了适合研究区的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沙丘类型和不同灌木种类的最优冠幅预测模型不同,且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模型优于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最优拟合为M2(Quadratic Model)模型;(2)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在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拟合的最优模型分别为M2、M7(Gompertz),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最优模型为M2,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  相似文献   
118.
四川盐源模范村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观察,结合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稳定同位素测定、稀土元素分析、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测定、包裹体测温及成分等的研究,表明四川盐源模范村矿床具有典型斑岩铜矿的特征。成岩的多期次构成复式岩体,断裂构造控制的隐爆碎裂岩筒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沉积场所。多期次成矿,特别是次生富集作用形成了中型规模的Ⅰ号矿体,影响次生富集带发育的F7断裂带起了重要作用。模范村矿床确系典型的斑岩铜矿,但又具独自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19.
白龙  石远华  石磊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07,24(2):134-137,141
在新疆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在原定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中发现大量透镜状钙质结核,并具明显的陆相冲积扇沉积特征;通过该地层的大量孢粉鉴定属为二叠世晚期,故将原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更名改为库莱组。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初步探讨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0.
西宁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壤处,是环境和气候变迁的敏感地带。本文对西宁市北川河河谷地区黄土沉积的钻孔剖面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孢粉数据,结果呈现出以松、桦、蒿及藜等木本及草本植物花粉为主的孢粉组合。据各类植物花粉量在该剖面垂向上的明显变化,由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孢粉带。研究表明,该剖面的孢粉分析数据及资料不仅记录了75kaB.P以来大量的古地理及古环境的变迁,也揭示了西宁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替及变化,其演变分别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森林型针叶林,反应了温爽轻湿的气候;第二阶段为针叶林,为温凉轻润的气候;第三阶段为针叶林夹稀树草原,属温和湿润夹温凉轻湿的气候;第四阶段为森林草原,反应了温凉轻爽的气候;第五阶段为针叶林,反应了温和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