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5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61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1486篇
海洋学   6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91.
阿勒泰南缘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广泛分布.为查明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形成时代、源区及构造背景,对其中流纹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在流纹岩中分别获得(394±1)Ma、(402.72±0.92)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与"Ⅰ"型花岗岩有相似特征的弱过铝质流纹岩...  相似文献   
992.
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地震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近年来南黄海西部地区的浅层地震调查,发现该地区浅层气地震特征丰富而多变,特别是多处海底面、海水层中的浅层气地震记录,揭示本区存在较多浅层气,且部分浅层气由海底逸出,释放到海水层中。该区的浅层气地震特征按空间位置分为3大类:(1)地层中的特征:声学空白、声学幕、声学扰动、不规则强反射顶界面、两侧相位下拉;(2)海底面的特征:海底麻坑、大型塌陷坑;(3)海水层中的特征:声学羽流、云状扰动、点划线反射。选择相应特征的典型浅层气地震记录,进行了声学成因解释,讨论了大型塌陷坑的浅层气成因、海水层中声学反射与浅层气体的成因关系以及浅层气地震特征的气体浓度指示作用。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地震特征,绘制了该区的浅层气分布图。  相似文献   
993.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在南黄海采集的29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和500个站位的粒度参数,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平均粒径和判别函数的分布特征及微量元素、沉积物类型和平均粒径的相关性。南黄海沉积物微量元素分布由于物质来源和与沉积物类型相关性的不同,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布规律:Sr分布与黄河、长江和生物碎屑碳酸盐的贡献有明显关系;Ba分布与黄河、锦江物质供给有关;东部Rb元素分布反映了韩国河流沉积物对南黄海东部的影响;Co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Ba和Cu与沉积物类型相关性不明显,不受沉积物粒度控制;Sr、Co、Rb则可以用于区分黄河、长江和韩国河流沉积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994.
人类活动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南麂列岛是我国首批确定(1990年)的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它是以保护海洋贝藻类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特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1998年成为我国唯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自然保护区,2000年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热切关注和正确领导下,加强了管理行政执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活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1992年),我们与多家单位对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本底调查研究,获得较详细的基础资料,这为日后保护区管理、开发及深入研究奠定了较系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准噶尔盆地玛南地区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具较大规模勘探潜力.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与测量,结合粒径及砾石成分微观分析,对玛南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进行岩石学特征、沉积序列与模式、沉积微相及展布特征的细化研究.研究表明,乌尔禾组砂砾岩分3种类型:含泥含砂砾岩、泥质砾岩、砂质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以基性至中酸性岩浆岩砾石为主,具体分3...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陕甘南秦岭泥盆纪秦岭海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盆纪南秦岭古海洋是一个多岛型全方位开放的古海洋。当前地质记录所保存的只是古海洋的部分残片。据各残片泥盆纪地层、沉积的非对称性研究显示,古秦岭海存在与今纬度平行的西向古海流。讨论了在古海流作用下同生沉积盆地及其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对矿物形成温度研究及压力估算,结果表明该岩体岩浆形成的物化条件是:P=0.7~1GPa,T=985℃左右,深度为32~36km。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及地质背景的分析,揭示其源岩为下地壳下部的基性麻粒岩。岩浆是源岩发生24%左右部分熔融的结果.这与世界上很多环斑花岗岩有所不同,说明环斑花岗岩可具不同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摩天岭褶皱带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主要由中、晚元古宇“碧口群”火山、沉积杂岩系组成。笔者认为:该套杂岩系在刘家坪—铜钱韧性剪切带以南,是一套构造混杂岩,属中晚元古宙“碧口”古洋盆消减、关闭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该剪切带以北,碧口杂岩系则主要由一套弧前盆地杂砂岩系和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系组成,后者属喷发在以鱼洞子群为基底的南秦岭古陆南缘之上的岛弧火山岩系。晚元古宙末,由于介于南秦岭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碧口古洋盆关闭,最终形成了扬子古陆北缘晚元古宙碰撞型造山带。摩天岭褶皱带则属该碰撞造山带的超迭壳楔和碰撞混杂岩单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