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采用 210Pb定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盘龙洞内的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重建桂林地区近150年来的气候变化。本文采用的次生碳酸盐沉积物是采自桂林盘龙洞中的P001石笋和P007流石,分别获得9个和12个 210Pb测年数据; 以及41个和46个碳、氧同位素数据。P001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年代跨度为公元 1869~2002年,  δ18O  平均值为-6.28‰, δ13O  平均值为-7.59‰; P007流石碳、氧同位素记录跨度为公元 1854~2004年,  δ18O  平均值为-5.27‰, δ13O  平均值为-6.68‰。P001石笋和P007流石碳、氧同位素记录的低频信号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且二者的 δ13C 曲线相对  δ18O  曲线一致性更强,说明它们受同样环境条件所制约,同时也说明了其 210Pb年代系列的建立是可靠的。盘龙洞石笋和流石的  δ18O 和  δ13O 记录在公元 1930~1965年都出现一个低谷,表明该时段植被生产力相对减弱,亦即降水相对减少。通过P001石笋和P007流石的碳、氧同位素记录与现代降雨记录的比较可知,在年际至10年际尺度上,氧同位素反映的为降水或者季风的强弱。由此,公元1854年到2005年的151年内,盘龙洞碳酸盐沉积物氧同位素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信息为3个阶段: 1)1854年至1900年的相对较强季风期,降水量较丰, δ18O 平均值为-6.3‰; 2)1900年至1960年的较弱季风期,降水量较少, δ18O 平均值为-5.1‰; 3)1960年至2005年的较强季风期,降水量较丰富,δ18O 平均值为-6.1‰。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桂林水南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热电离质谱(TIMS-U)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桂林地区245.20 ka BP至147.90 ka BP间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确定了石笋记录的时段B与时段C分界的年龄为242.5±6.4 ka BP(相当于深海岩芯氧同位素标准曲线时段7与时段8分界的年龄)、时段A与时段B分界的年龄为 192.6±3.9 ka BP(相当于深海岩芯氧同位素标准曲线时段6与时段7分界的年龄)。桂林地区245.20~147.90 ka BP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变化阶段:(1) 245.2~242.6 ka BP, 相当于深海岩芯氧同位素标准曲线阶段8的末期;(2) 242.5~192.6 ka BP,相当于深海岩芯氧同位素标准曲线时段7;(3)192.6~147.9 ka BP间的倒数第2次冰期, 相当于深海岩芯氧同位素标准曲线时段6的早中期。石笋的TIMS-U测年和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桂林地区245.2~147.9 ka BP的古气候演变历史与深海岩芯时段8末期、时段7和时段6的氧同位素,深海岩芯中记录的孢子花粉组合、CaCO3含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以及与中国北方黄土、古土壤中记录的孢子花粉组合、成壤程度、全铁富集程度、磁化率变化、原生碎屑CaCO3含量和淋溶强度等所揭示的古气候和古季风变化具有极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桂林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演变既有全球性特征,又有着强烈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四川地质学报》2019,(2):308-314
以恭城县莲花镇岩口小学建设项目为例,在调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查明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并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预测基坑崩塌、填方边坡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和膨胀土地基胀缩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自然斜坡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针对上述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渗排泄、拦石网、挡土墙、截水沟、灌浆加固及对拟建综合楼地基采取换填法处理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广西桂林的泥盆系包含艾菲尔期(包括少部分吉维期)的碎屑岩和吉维期至法门期的碳酸盐岩。以碳酸盐沉积发育期的5个实测剖面为基础,并结合牙形刺生物地层和不同沉积单元的微相研究探讨碳酸盐合地礁组合沉积的地层问题。根据牙形刺Icriodus和Pdygnathus的组合特征提出广布于桂东北的信都组的顶界约相当于varcus带的底界;根据礁前斜坡相和台内浅水相沉积中的牙形刺,四射珊瑚及腕足类的组合特征,认为台内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降水量、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监测,数据采集间隔根据参数变化的程度由2min到1h不等。结果发现,岩溶裂隙水在洪水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而电导率呈升高的不寻常变化。与此相反,对于岩溶管道水,同样是在洪水期间,它的pH值是升高的,而电导率呈正常的降低。考虑到Ca2 和HCO-3分别为地下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90%),及它们与电导率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到了洪水期间方解石的饱和指数(SIc)和水的CO2分压(Pco2)的变化情况。发现洪水时裂隙水的Pco2高于正常情况的Pco2,而它的SIc值比正常情况低。与此相对,对于管道水,尽管同一洪水期间其SIc降低,但Pco2也降低。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断,至少有两个关键的过程控制着洪水期间的水化学变化。一个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水-岩-气的相互作用。然而,对于裂隙水来说,后者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即在洪水期间,高浓度的土壤CO2溶解于水中,则更具侵蚀性的水能溶解更多的石灰岩,从而增强水的电导率。而对于管道水,雨水的稀释作用更重要,因为研究区较高的pH和低电导率的雨水能更快地通过管道流出,所以,要了解岩溶系统水化学的变化,仅考虑水-岩相互作用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CO2气体对岩溶系统中水化学变化的影响。总之,水-岩-气相互作  相似文献   
106.
桂林市地热资源成热地质条件及其开发区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了桂林市地热的大地构造背景,已知温泉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与成热的密切关系,进而提出了加强对已知温泉开发和加强桂林市城区及近围地热勘查工作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沈健伟 《沉积学报》1993,11(1):103-110
桂林地区泥盆纪弗拉斯晚期的沉积物以含有大量细枝状的双孔层孔虫为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旋回性。本文研究认为,双孔层孔虫最适宜在潮下带弱动荡环境中生长。完全闭塞,滞静的泻湖不利于双孔层孔虫的生长,只能是其堆积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8.
桂林漓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深江 《热带地理》1994,14(4):345-350
本文分析桂林漓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漓江干流枯水成因,指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制约漓江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影响桂林漓江的世界声誉。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应大力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整治重点污染源工程,开发旅游资源工程和旅游交通设施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探矿工程》2007,34(1):3-3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于2007年1月6~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核工业钻探工程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铀矿地质勘查钻探任务逐年增加,南北方钻探项目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领导、属地各局主管领导、16个项目承担单位、8个工厂(公司)、1个学校近100人,比计划名额增加1倍。会上16个项目承担单位汇报了2006年钻探生产完成情况,8个单位从钻探工程运行机制、钻探质量管理、钻探装备、钻探技术、机台管理、人才培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经验介绍,8个工厂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产品,会上还表彰了在钻  相似文献   
110.
<正>2015年桂林市国土资源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围绕国土工作保发展、保耕地、保民生、保权益、保稳定的工作任务,紧扣国土工作前瞻性、计划性、指导性、强制性和主动性的工作特点,努力建设法治国土、廉洁国土、和谐国土,保障桂林市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