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6篇
  免费   5375篇
  国内免费   7614篇
测绘学   3071篇
大气科学   1866篇
地球物理   4892篇
地质学   19073篇
海洋学   2770篇
天文学   278篇
综合类   1524篇
自然地理   1691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1049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1156篇
  2020年   975篇
  2019年   1327篇
  2018年   985篇
  2017年   1015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1217篇
  2014年   1625篇
  2013年   1412篇
  2012年   1564篇
  2011年   1586篇
  2010年   1465篇
  2009年   1412篇
  2008年   1417篇
  2007年   1426篇
  2006年   1434篇
  2005年   1162篇
  2004年   1205篇
  2003年   978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830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721篇
  1997年   632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520篇
  1994年   450篇
  1993年   462篇
  1992年   468篇
  1991年   452篇
  1990年   468篇
  1989年   415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6 毫秒
991.
姚大全  刘加灿 《中国地震》2005,21(2):216-223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3/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92.
岩浆底侵作用与汉诺坝现今壳-幔边界组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岩浆底侵成因的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堆晶岩、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石矿物组合、岩石结构、矿物学、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讨论和限定了壳-幔边界岩石组成, 并得到岩石高温高压波速实验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支持. 现今下部下地壳主要由麻粒岩相镁铁质堆晶岩(以斜长二辉岩为主)组成; 壳-幔过渡带主要由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辉石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等组成; 太古代地体麻粒岩只是名义上的早期下地壳. 发生在壳-幔边界的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的垂向增生和壳-幔过渡带的形成, 是显生宙以来壳-幔边界组成和化学调整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3.
非绝热条件下的波流相互作用与大气能量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的波与流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 推导了准地转框架下包含非绝热效应的E-P通量, 证明了由Eliassen和Palm导得的波动能量关系与由Lorenz导得的大气能量循环关系的一致性. 大尺度定常波的波动能量传播过程实质上是大气能量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大气中的平均流能量向波动能量的转换就是局地波能通量散度的全球质量积分, 也即是局地波动能源的全球积分.利用NCEP/NCAR资料对北半球各纬带不同季节大气波动能源和E-P通量的诊断分析表明传统的绝热条件下的E-P通量仅能表征冬季的波能输送情况, 其他季节必须要考虑非绝热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贵州威宁岔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威宁岔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出露良好, 发育齐全, 对此剖面进行了综合研究. 已建立5个孢粉组合带, 1个植物化石群; 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确定在67b④层底; 在界线上(68层)、下(66f层)有火山成因的粘土岩, 在粘土岩中有锆石、双锥六方石英等特殊矿物; 68a层的锆石测得同位素年龄为252.6 ± 2.8 Ma. 同时还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测定和分子地层研究. 贵州威宁岔河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置总体上可与浙江长兴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金钉子)相比较.  相似文献   
995.
EPR 9-10°N热液烟囱体的结构特征与生长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lvin深潜器采集的4个EPR9-10°N热液烟囱体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不同烟囱体的形成环境和生长历史. EPR9-10°N热液烟囱体在形态、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 反映了不同的两类热液沉积环境: 类型Ⅰ烟囱体形成于高温、较强酸性、强还原性热液集中流环境, 类型Ⅱ烟囱体则形成于相对低温、较弱酸性、富锌的还原性热液环境. 类型Ⅰ烟囱体的生长始于硬石膏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 Cu-Fe-Zn硫化物在烟囱内各方向上的交代和沉淀过程决定了类型Ⅰ烟囱体的最终结构. 早期、中期、晚期硫化物形成阶段的建立恢复了类型Ⅰ烟囱体形成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化学反应变化的历史. 与类型Ⅰ烟囱体不同, 类型Ⅱ烟囱体早期黄铁矿淬火结晶和闪锌矿结晶为烟囱体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华南发育一条近EW向展布的中侏罗世火山岩带, 福建永定盆地的"藩坑组玄武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藩坑玄武岩的TiO2为1.92 ~ 3.21 wt%, 属"高Ti玄武岩", 并有较高的全铁含量(11.09 wt%). 该玄武岩与东南沿海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世玄武岩相比, 有完全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对富集Th, Nb, Ta, Zr和Ti等高场强元素, Zr/Ba, La/Nb, La/Ta, Zr/Y, Ti/Y, Ba/Nb, K/Ti和Rb/Zr等比值也与OIB相似; 除少数样品有较高εNd (T ) (1.87 ~ 3.55)外, 多数样品有类似球粒陨石的εNd (T)(-0.70 ~ 0.24), 属软流圈地幔来源并记录着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信息. 赣南、粤北、湘东南的(早-)中侏罗世玄武岩、辉长岩与福建藩坑玄武岩有相似的OIB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这种OIB型玄武岩可作为该地区早中生代时期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岩石学标志. 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导致该地区构造伸展、裂谷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以山西临汾、太原、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14 a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依据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的起伏性即发生的周期性、重复性、阶段性和密集平静等变化特点,运用A(b)-N法显示小地震活动的起伏现象适用于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原理、计算机汇编程序,录入数据,计算得到了各盆地的地震活动性指标异常值,绘制了地震活动参数曲线,得到了预测未来发生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三要素的参考指标.通过与以前震例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运用此方法预测地震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大功率的激电测深法可以寻找焦家式深部金 矿。首先,由物理和数学推导建立多层极化体的数 理模型,其数理模型产生的极化场可由多层若干 个极化单元场相叠加而成。由多次去除极化单元 场的原理而导出大功率激电测深资料进行消除浅 部强激电干扰异常的数据处理公式,从而突出了 深部矿床的激电异常。并利用处理后的激电测深 曲线,定量求取了深部金矿蚀变矿化带的顶界面 埋深。  相似文献   
999.
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千里山-大义山-九嶷山地区典型矿区的实际调查,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根据壳源改造型和壳幔混熔型两类不同性质花岗岩(包括过渡产物)分异演化活动的成岩成矿规律以及矿源层与成矿的关系,揭示了本区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即成矿物质组合的变化、分散或富集规律,指出该地区今后地质找矿的六个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区虎睛石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琢雕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的罕见类型。在分析虎睛石地质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虎睛石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