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6篇
  免费   1529篇
  国内免费   2147篇
测绘学   598篇
大气科学   424篇
地球物理   767篇
地质学   6810篇
海洋学   678篇
天文学   324篇
综合类   543篇
自然地理   187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对泉店井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断层及褶曲的分布,探讨了井田的构造演化,分析了构造特别是断层对二1煤层的影响,为今后煤矿开发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2.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I:初步模拟结果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化会导致降水与植被退化之间的正反馈,易使退化区不断向外扩展且退化难以恢复.而程度较轻的植被退化,退化与降水减少之间是一种负反馈,当人为压力减弱后,退化较易恢复,但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而北方草原植被增加使气候变得温和.但植树区外围的降水减少,易使新栽树林由外向内退化,说明目前的北方草原区气候似乎不支持在该地区出现大面积的森林.  相似文献   
143.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II: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并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4.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 (如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 )的基础上 ,建立了裸露地表条件下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蒸腾计算模型 ,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 (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文章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 ,并对该研究区蒸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5.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146.
用一个耦合的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植被模式模拟中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中考虑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而其他强迫条件均取成现今值。结果表明,耦合的模式能够模拟出较今强的大尺度夏季风,特别是亚洲-非洲季风,而其他季节和区域的变化值一般都比较小。季风环流和季风降水都大幅度地增大了。结果还显示,耦合模式模拟的大尺度季风系统的变化同单纯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是,在非洲北部季风区耦合模式模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较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值要大,而且,耦合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温值要比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结果小。  相似文献   
147.
遥感植被分类方法的概述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范围作物的识别分类提供了新的方法,9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使用卫星遥感结合植物表面温度、地形等非遥感要素对地面植被进行判识分类,我国自80年代以来应用图像纹理、植被指数变化、植被指数的动态聚类及经验正交函数等方法对大范围植被分类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为提高植被分类精度已在提高资料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微波遥感,综合应用“3S”技术等方面做了努力。  相似文献   
148.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1,自引:12,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十分关注气候王馥棠变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的评估, 开展了许多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该文仅就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植被、农业、森林、水资源、能源利用和区域海平面上升等领域影响评估研究的若干有意义的初步结果简要归纳和评述如下:取自不同GCM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影响评估模拟表明,我国的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当前气候(1951~1980年)下的模拟分布相比,到2050年我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农业种植制度均将发生较大变化;气候变暖将导致复种指数增加和种植方式多样化,但降水与蒸散之间可能出现的负平衡和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以及生育期的可能缩短,最终将导致我国主要作物的产量下降。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最明显的影响将会发生在黄淮海流域,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短缺将大大提高。同时,气候变暖将改变我国室内取暖和降温的能源需求关系:北方冬季取暖的能源消耗将减少, 而南方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将会增加。海平面的上升将使我国三个主要沿海低洼脆弱区,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临部分遭受海水淹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9.
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东天山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富集区之一,通过初步研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金属矿床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对每个成矿亚系列形成的构造环境和主要地质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进而探讨了该地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总结了该地区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导致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内生金属矿床侧向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50.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地理状况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