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34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青藏高原北部孢粉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北部同纬度地区,同一个垂直自然带内的西藏羊湖的湖相沉积、青海昆仑河河流相沉积、青海豆错(苦海)湖的湖相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孢粉(spore-pollen)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①极度干旱荒漠区的代表植被麻黄属(Ephedra)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7.7%,4.2%,7.5%,总体上,羊湖地区的数值高于昆仑河地区与苦海地区。②代表气候湿润的禾本科(Gram ineae)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1.2%、4.9%、12.0%,从西向东数值逐渐升高。③代表气候湿润的蒿属(Artem isia)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22.2%,43.6%,48.8%,从西向东数值逐渐升高。④代表气候干旱的藜科(Chenopod iaceae)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52.1%,42.4%,11.5%,从西向东数值逐渐降低。⑤依据蒿属、藜科花粉百分含量,计算出环境变化指标,蒿属/藜科(A/C)值,三个地区的平均值分别为:0.45,1.23,5.59,从西向东比值逐渐升高,⑥麻黄属/蒿属值,在全新世晚期,三个地区都呈上升趋势,但幅度存在差异,分别为:0.45,0.34,0.28,从西向东数值逐渐降低。综观上述6个方面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原北部全新世以来,干旱的程度从西向东逐渐降低;对青藏高原北部东西方向现今植被和环境的实际考察并结合上述变化规律,未来高原北部干旱变化的趋势将继续由西向东推移。  相似文献   
612.
黄陵穹隆东、西两翼上三叠统的精细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自于鄂西巴东县上三叠统沙镇溪组新层型剖面3种楔羽叶植物化石,即Sphenozamites marioni Counillon,Sph.fenshuilingensis Meng和Sph.cf.changi Sze。在分析秭归盆地上/中三叠系接触界面特征和化石组合带的基础上,指出盆地西缘上三叠统与下伏中三叠统为连续沉积,而东缘则呈假整合接触。依据黄陵穹隆东、西翼上三叠统的岩性特征、动植物化石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提出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王龙滩组和九里岗组可分别与秭归盆地沙镇溪组上部和中下部进行精细对比。  相似文献   
613.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运行模式,提出地质队走向现代企业途径是将社会职能与政府职能部分从地质队中分离出来,按资源优化配制的市场规律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并根据地质队的现代特征,提出地质队改造成现代企业的框架与模式。  相似文献   
614.
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W.X.LietZ.F.Ding)在幼苗期(0.2cm)已中空,成体的主枝与分枝亦中空。皮层细胞叉状排列或稍背斜形;生枝枝丛(ampullae)只有一条主枝或1分枝;果胞枝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果胞亦产生由1~4个细胞组成的侧枝。其特征与蜈蚣藻属(GrateloupiaC.Ag)不同。建议将其从蜈蚣藻属中移出另成立一个新属管形藻属SinotubimorphaW.X.LietZ.F.Dinggen,nov.该属模式种为管形藻S,porracea(Mert.)W.X.LietZ.F.Dingcomb.nov,采于青岛1984年。  相似文献   
615.
卷曲藻Grypania属在蓟县高于庄组中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天津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宏观藻类化石1属4种(包括1新种)。认为前人所建新属桑树鞍藻属(SangshuaniaDu,1986)即为美国西部上前寒武系贝尔特超群格雷松页岩中的卷曲藻属(GrypaniaWalteretal,1976)。高于庄组(1434Ma)与格雷松页岩(1400Ma)在层位上大体相当,得到古生物化石上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而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华北古陆与劳仑古陆在中元古时产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则蕴含着古地理古构造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16.
记辽宁一新翼龙化石(喙嘴龙亚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姬书安  季强 《江苏地质》1998,22(4):199-206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并代表一新属种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uscurviden-tatusgen.etsp.nov.)。该化石是我国及东亚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翼龙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有力地表明包括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在内的辽西四合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617.
现生铁角蕨Asplenium Linn.种类繁多,广布于热带—温带地区,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确切的Asplenium Linn.化石最早出现于东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下白垩统地层中,是西伯利亚—加拿大区白垩纪的新生分子。根据吉林延边地区下白垩统长财组发现的铁角蕨化石的营养羽片和生殖羽片标本,在原位孢子研究基础上,通过与现生铁角蕨植物繁殖器官的对比,确认当前材料属于Asplenium Linn.;并进一步与国内外相关属种进行比对,建立了一个新种——长财铁角蕨(新种)(Asplenium changcaium Sun et Liu, sp. nov.)。该新种原位孢子的研究为深入探讨铁角蕨属乃至铁角蕨科的系统演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18.
王成源 《地质通报》2008,27(7):1079-1084
中国已建立的二叠系各阶的(筵)的属带,对中国二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二叠系的(筵)的属带时限都很长,定义不明确和地方性较强,中国二叠系的阶不宜再用(筵)的属带来确定.国际二叠系的主导化石门类是牙形刺.二叠系的3统9阶都是用牙形刺来确定的,而不是用(筵),更不是用(筵)的属带.进一步研究(筵)类各属内的种一级的谱系演化关系,参照牙形刺带确认(筵)的属种的时限,进行不同相区的对比,是今后二叠纪生物地层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19.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紫菜属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伴随着遗传学的发展,遗传标记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4个阶段。DNA分子标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他遗传标记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生物各个组织、各个发育阶段都可以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限制;(2)数量极多,遍及整个基因组;(3)多态性高,自然存在许多等位变异;(4)表现“中性”,既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也没有必然的连锁;  相似文献   
620.
俞建章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4
新属Weiyuania产生於青海亹源石炭纪灰岩中,其内部构造大致近於Palaeosmilia但为群体,且各个之外壁,几全已消失而为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