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609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460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81.
目前对多次波的有效利用仅围绕多次波成像技术展开,通过成像多次波试图获取更丰富的地下构造信息.不同于该思路,本文另辟蹊径,从利用多次波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角度出发,对多次波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深入挖掘.首先基于聚焦变换思想在聚焦域内实现多次波的降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聚焦域内多次波表现为原始数据的多维子波反褶积这一重要结论,从理论上证明了本文方法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的可行性;然后采用引入整形正则化的非稳态回归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将聚焦域内由多次波构建的高分辨率数据分离出来,实现原始数据的高分辨率转换.与常规反褶积模型不同,该方法基于波动理论推导得出,可以适用于任意复杂情况;每一道输出结果中所有炮记录都参与了运算,从空间上加以约束,在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同时可以改善数据的横向分辨率.最后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对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82.
近地表广泛分布的小尺度非均匀介质严重影响地震数据和成像质量.本文引入参数化的随机介质来描述近地表非均匀介质;借助功率谱、相关长度、均方根扰动等随机统计特征量研究近地表非均匀介质层对地震波传播、散射及成像的影响;通过成像过程的点弥散函数表述成像分辨率.利用数值方法建立模型的随机统计特征量与成像分辨率特征量之间的关系,以定量或半定量的方式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近地表非均匀介质层的厚度、速度扰动的幅度以及非均匀体的尺度等都对地震数据质量和成像品质有明显的影响.以全数值方法建立起关于近地表非均匀介质复杂性和地下成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有望成为研究近地表非均匀介质对地震数据采集和成像分辨率影响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83.
成层饱和土中考虑横向惯性的单桩纵向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骁  唐洁 《岩土力学》2013,34(6):1560-1566
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研究了成层饱和黏弹性土层中端承桩的纵向振动特性。首先利用Novak薄层法,得到了土层对纵向振动桩的动力阻抗。其次,将桩等效为Rayleigh-Love杆,给出了成层饱和黏弹性土中端承桩纵向振动的一般分析方法和桩头动力复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具体分析了两层饱和黏弹性土中端承桩的纵向振动特性,得到了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随频率的响应特征,讨论了物理和几何等参数对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径比、土层模量比以及桩土模量比等对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均质土层中的桩,上层土越硬或下层为软弱土层,桩的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振动幅值增大,其周期随长径比显著变化,且对于大直径桩,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随频率呈振动变化。同时,土体与孔隙水相互作用系数和桩泊松比等的影响相对较小。其结果可作为桩基动力基础设计和动力检测等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4.
含瓦斯煤样横向变形与瓦斯流动特性耦合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宝  李华华  杜秋浩  蒋军军 《岩土力学》2013,34(12):3384-3388
以二次成型煤样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对含瓦斯煤样三轴加载过程中横向变形和与瓦斯流动特性的耦合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力学定义的泊松比不能准确表征含瓦斯煤样的横纵应变特性,其关系可用二次函数表征;在预加载荷引起的横压向应变恢复阶段瓦斯流动速度变化呈先急剧降低再缓慢增加特性;在横向应变逐渐向扩张应化转变阶段,煤样内部的瓦斯流动速度呈单调缓慢增加趋势,且存在一个内部结构临界状态点使煤样内瓦斯流动速度最小;含瓦斯煤样处于横向压应变状态起始时的瓦斯流动速度要大于处于横向应变呈扩张状态末端时的瓦斯流动速度。  相似文献   
985.
高分辨率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相对不足的特点,在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其红、绿、蓝通道图像,以及三通道取平均的全色通道图像进行建筑物角点检测,并根据建筑物在影像上具有几何角点的特点,对Harris算法的一阶梯度算子进行4种方向上的改进。对Google Earth的红、绿、蓝、全色4种图像进行试验,从4个检测方向上检测并累加,结果表明红色通道的图像检测效果较好。利用4种改进梯度算子进行累加的建筑物角点识别,识别正确率可到74.75%,识别效果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高分辨率影像建筑物的角点检测,具有一定的理 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建筑物自动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86.
订正启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第15卷NO.4期527页"DEM空间分辨率对毒气扩散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一文,作者何浩鹏的单位应补充订正为"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英文为"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Geodesy,Institute of Seismology,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987.
<正>引言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  相似文献   
988.
地震是地球系统复杂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突变现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大地震前后的活动断裂带常会有大量地下气体(Rn、Hg、CO2、CH4、CO、H2O、He、H2、O2等)向上逸出到大气中,引起大气中气体组分和浓度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应用具有探测大气成分的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对地震前后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开展新的探索研究。如郭广猛等利用MOPITT数据监测到2002年3月31日台湾Ms7.5地震前1天震中区附近的圆形CO异常区;Singh等(2010)同样用MOPITT监测到2001年Gujarat地震前大气不同高度的CO含量明显升高,震后急剧下降。这些资料都说明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989.
热红外天底探测仪是观测诸如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等大气组分总柱含量或垂直剖面的理想仪器。低于5cm-1光谱分辨率的高分辨率探测仪能够分辨痕量气体细微的光谱特征。在第一台高光谱探测仪IRIS出现的40年后,现在几款改进了仪器特性的仪器已经在轨运行。本文评述了应用热红外天底探测仪观测痕量气体,重点在于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的新近观测。文章介绍了14种非常活泼的痕量气体的典型观测。从天底视角观测气体讲,一些组分属首次报道,包括亚硝酸、呋喃、乙炔、丙基烯、乙酸、甲醛和氰化氢;这些组分是在2009年2月澳大利亚丛林大火的火积云中观测到的。由于能够观测这些大量活性的痕量气体,所以我们关于源排放及其对环境和气候方面影响的知识可能会加深。  相似文献   
990.
氯盐干湿环境下受弯横向裂缝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持续开裂状态下横向裂缝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特性,开展了8根受弯开裂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的盐溶液干湿循环试验;借助无损检测技术和破损实测方法,分别对氯离子侵入量、钢筋半电池电位、腐蚀电流密度以及平均锈蚀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将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裂缝处及周围混凝土内的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大;对于一定裂缝分布状况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内部钢筋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以及平均锈蚀率均高于裂缝自愈及无裂缝的试验梁,并受到保护层厚度与裂缝开展状态的影响,其影响规律可用单位长度内的平均裂缝宽度与保护层厚度的比值wm/c来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试验结果,初步建议海洋干湿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宜小于0.003 3 c,相关结论可为海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