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71.
下扬子地区若干上地幔橄榄岩的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平  路凤香 《现代地质》1994,8(1):57-64,T001
本文对下扬子区内2个玄武岩产地(江苏六合瓜埠山、安徽当涂釜山)的幔源包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具原生粒状结构、碎斑结构、板状镶嵌等粒结构及部分熔融结构四种类型。在光学岩组图上显示出从原生粒状结构→碎斑结构→板状镶嵌等粒结构,其橄榄石光性方位优选性逐渐增强。变形橄榄石滑移轴为[100],滑移面以{0k1}为主,(010)次之。高温高压人工变形实验证实,这种滑移系形成于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橄榄石位错类型多样,(100)、(001)位错壁分布广泛,位错壁间距显示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估算的本区上地幔高温蠕交流动差异应力为(10.9~11.5MPa)。上地幔流变速率、流动应力、等效粘滞度与深度关系指示本区新生代大地构造性质为大陆拉张带或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72.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科洛、二克山火山岩的成因,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作者根据岩相学、地球化学、模式计算等一系列工作,认为这组钾质玄武岩是含金云母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度局部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从而形成一套具成因联系的新生代大陆板内钾质碱性玄武岩。本文试从微量元素方面对此结论提供证据,并显示钾质熔岩及幔源包体的微量元素特征,由此说明地幔交代作用在钾质系列岩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3.
74.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幔源捕虏体中的流体组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张铭杰  王先彬 《地质学报》1999,73(2):162-166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幔源二辉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存在差异,幔源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以H2,CO等还原性气体为主的流体环境中,其流体组分以含H2高,挥发性气体总量低为特征;碱性玄武岩中流体组分以CO2,SO2和挥发性气体总量高为特征,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有SO2等氧化性气体的流体加入。  相似文献   
75.
安徽女山橄榄岩包体中辉石的氢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离子探针技术分析了来自安徽女山橄榄岩包体中辉石的氢同位素组成。无论是颗粒内部还是同一样品不同颗粒之间,氢同位素比值都是均一的。氢同位素比值和氢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说明氢同位素组成反映的是地幔源区的特征。结合共存的角闪石的氢同位素数据来看,女山上地幔至少经历过两期交代作用:一期交代形成了角闪石中不均一的氢同位素组成;另一期交代形成了包体中单斜辉石、单斜辉石巨晶和云母巨晶中的高δD值(高至-20‰)。高δS值说明女山上地幔曾经经历过俯冲流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76.
许文良  杨德彬  裴福萍  于洋 《岩石学报》2009,25(8):1947-1961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含橄榄岩包体的寄主岩--角闪闪长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代表寄主岩浆结晶的锆石:内部结构均匀、呈条带状吸收、自形-半自形晶形,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10~4.08),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23~128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25±1Ma,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二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吸收程度不均匀、呈浑圆状和自形-半自形两种,它们的Th/U比值介于0.32~2.03之间,构成了3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03±11Ma、2181±26Ma和1778±36Ma.该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6.69%~59.21%和3.60%~6.33%之间;且以高:Mg#(0.51~0.64)、富Na(Na2O/K2O大于1)、高Cr(93.1×10-6~420×10-6)、Ni(35.1×10-6~137×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εNd(t)值和(206Pb/204Pb)I分别变化于0.70581~0.70641、-8.30~-16.56和17.052~17.512之间.综合上述特征,同时结合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特征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大量存在,认为符山高镁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后经历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7.
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中变质橄榄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类型为强烈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具粒状变晶结构或鬣刺结构,变质橄榄岩富ω(MgO)(37.49%~38.91%),贫ω(CaO)(0.12%~1.17%),ω(Al2O3)(0.54%~1.54%)和ω(FeO*)(5.51%~9.06%),ω(TiO2)介于0.01%~0.04%之间,REE含量低于原始地幔,过渡金属元素表现为不对称的"W"型配分型式,在Ti和Cu处形成明显的负异常"谷".上述特征表明变质橄榄岩相当于SSZ型地幔橄榄岩,可能来自于消减带之下的上地幔,属于部分熔融程度很高的亏损地幔岩,因构造侵位而分布于红旗营子群之中,部分岩块则经历了俯冲-消减作用而形成鬣刺结构.  相似文献   
78.
不同大地构造背景橄榄岩结构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洋  金振民  史峰 《地球科学》2013,38(3):489-500
名义无水矿物(NAMs)中的结构水在地球内部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应用红外光谱对产自5个构造背景下的13个二辉橄榄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水测定,探讨不同构造背景下橄榄岩结构水的含量和赋存机制.研究显示,全岩和橄榄石结构水含量按构造背景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超高压地体、地幔柱、稳定克拉通、俯冲带和活化克拉通,反映了橄榄岩的水含量与构造环境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相同构造背景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含更多结构水,表明上地幔水分布可能具有分层性.超高压地体和稳定克拉通样品中橄榄石具有[Si]空位导致的吸收峰3 611~3 613 cm-1,而缺乏由[Fe3+]引起的吸收峰3 325 cm-1和3 355 cm-1,表明地幔的还原性随深度增强.   相似文献   
79.
碳酸盐化橄榄岩的电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探讨上地幔的高导层成因,了解碳酸盐在上地幔电性方面的作用并估算上地幔高导层的碳酸盐含量,本文对不同碳酸盐含量的橄榄岩及玄武岩样品在2~3 GPa、300~1300℃的条件下进行了电性实验研究.研究初步发现:碳酸盐熔体显著增强橄榄岩、玄武岩样品的导电能力;单纯用含硅酸盐熔体的橄榄岩或单纯用含水橄榄岩可能难以解释上地幔某些区域的异常高导现象;同样,单纯用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可能也难以解释上地幔某些区域的高导现象;上地幔的高导区很可能是碳酸盐熔体、硅酸盐熔体及水的共存区域.  相似文献   
80.
首次报道了来自东北地区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数据。通过对吉林龙岗和汪清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分析,得到了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数据,结果显示这些橄榄岩是原始地幔经历了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残余,大部分样品的熔融程度可能<10%。橄榄岩样品在后期还经历了地幔交代作用,大部分样品受到硅酸岩熔体的交代,少部分样品受到碳酸岩熔体的交代。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结果显示,橄榄岩样品中的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均含有以结构羟基形式存在的水,而橄榄石中没有明显的羟基吸收峰。龙岗样品中单斜辉石的水含量为(48~464)×10-6(H2O, 质量分数),斜方辉石水含量为(28~104)×10-6;汪清样品中单斜辉石的水含量为(34~403)×10-6,斜方辉石的水含量为(13~89)×10-6;所有样品全岩水含量为(8~92)×10-6。样品的水含量可以代表龙岗和汪清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水含量信息,并且水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幔源区初始水含量的不均一,以及部分熔融和地幔交代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