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地区发育一套片岩、片麻岩,从境内铁列克以东的塔乌乃萨孜一带向东南延伸到蒙古阿尔泰山南坡,统称冲乎尔-青河构造建造带。该带以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复杂的变形变质特征,成为研究阿尔泰造山带发展、演化的重要热点之一。通过对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地区变质岩(前寒武纪地层)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区域地层对比等,按构造-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认为该套地层经受过中深层次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达角闪岩相,是阿尔泰地区前寒武系基底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古元古代克木齐岩群和中元古代苏普特岩群变形具有多期次和多层次的特征,不同构造层次的变形均保留了丰富的构造变形形迹。  相似文献   
172.
福建万木林12种优势植物叶热值与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种优势植物叶热值、灰分含量和C、N含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2种优势植物叶平均干重热值为乔木(20.95 kJ.g-1)灌木(20.50 kJ.g-1)草本(17.49 kJ.g-1),去灰分热值为灌木(21.78 kJ.g-1)乔木(21.73 kJ.g-1)草本(18.62 kJ.g-1),灰分含量为草本(5.94%)灌木(5.82%)乔木(3.57%);2)12种优势植物叶平均C含量为48.63%,N含量为1.92%.相关分析表明,12种优势植物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与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含量及C/N相关不显著;3)2个不同样地植物叶热值和C/N存在差异,其中样地I(米槠群落)为演替的顶级群落,植物叶去灰分热值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样地II(浙江桂群落)处于演替中期阶段,与C/N无显著相关性,但同种植物对光能的捕获特性在不同样地中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3.
针对胶合木梁-柱节点抗弯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隅撑的胶合木梁-双肢柱框架结构节点,以提高节点的转动刚度,改善梁柱结构框架的抗侧性能.对3组6个足尺胶合木梁-双肢柱框架结构节点进行了单调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无隅撑节点类似于铰接,抗弯承载力很小,增设隅撑后显著提高了节点的转动刚度和抗弯承载...  相似文献   
174.
新仙女木事件在罗布泊湖相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罗布泊CK-2钻孔湖相沉积物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探讨了我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域的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各代用指标均一致揭示了发生在12.8~11.6kaBP间非常明显的低温期, 且降温幅度大, 变化迅速.这次冷事件在时间坐标以及发生特点上都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中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 为新仙女木事件的全球性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这说明在我国新疆的极端干旱区, 其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也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主成分分析结果, 揭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西风气候区有别于东南季风气候区的水热配置特点, 即冷期湿润, 暖期干旱, 并提出了该事件信号从北大西洋传送到罗布泊地区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5.
三门峡地区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的古季风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三门峡地区小刘寺剖面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曲线和粗颗粒组分含量曲线的研究,发现它们分别指示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变迁在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转变时的新仙女木事件中显示不同的变化特征。夏季风的加强过程对应于冬季风的大幅度波动,气候为凉湿背景上的冷湿与暖湿振荡。冰后期的早期为全新世第一暧期。夏季风强盛对应于冬季风衰弱的湿暖气候,它由夏季风锋面降水的穿时性所决定,在华北地区为全新世适宜期。8 kaBP 前后为夏季风偏弱对应于冬季风偏强的干冷气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全新世第一冷期。这3 次古季风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记录进  相似文献   
176.
胡雨帆  黎家丰 《地质论评》1999,45(6):629-631
笔者等对内蒙古土墨特旗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下部的鳞皮木和间鳞鳞木作了研究报道,这两种植物化内蒙古系首次发现,尤其是间鳞鳞木叶座各部分结构清晰,以上下叶座间有形成间隔带的鳞片良为其特征,与其他鳞木不同,考虑作为一个新种予以记载。鳞皮木在国内主要发现于中石炭世,其在内蒙古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的发现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7.
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的遥感初步解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质构造、水系、地层和岩性、地貌类型和道路交通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的遥感图象进行了初步解译,并据此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8.
西藏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现代湖泊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湖泊现代特征的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湖泊学和古湖泊学研究工作的基础,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目前仍缺少详细的基本特征考察资料.基于2009年9月实地考察,本文报道藏北高原腹地的两个内陆封闭大湖——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的水深分布和现代湖水基本特征.测深结果显示扎日南木错大部分湖区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最大水深为71.55m;当惹雍错实测最大水深为214.48m,是青藏高原上已知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湖水理化性质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两湖都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的温度梯度分别为1.1℃/m和0.57℃/m,当惹雍错底层水温最低仅为1.6℃;两湖表水层的电导率分别高达18500μS/cm和12900μS/cm;两湖表水层pH都超过10,而底层水的pH都降低到5左右,上下层湖水显示了不同的酸碱性质.湖水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都具有同步跃变特征,反映了温度对湖水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为有效提高建筑中屋盖的抗震性能、节约建筑施工成本,深入研究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的抗震性能。基于一个工程实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基本周期与抗侧刚度比、地震作用估算、承载力设置、抗震变形验算、连接与基础设计五个测试参数展开,在此基础上确定预应力拉索的地震响应及张拉控制应力。设计的混合屋盖是使用4道X形布置的屋面预应力主索与外柱斜拉索结构,这样是确保屋盖结构在地震下能够有效工作,根据该结构结合一工程实例展开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抗震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相对单一结构屋盖而言,抗震性能更强;同时实例分析表明,在多向地震输入下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的各个构件中,内柱是抗震性能较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0.
研究了预应力FRP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损失,其中:FRP采用先张法施加预应力,并采用胶合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锚固于胶合木梁。分析表明:先张法FRP板的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垫块变形和木材弹性变形,FRP应力松弛、季节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和木材蠕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该研究基于平截面假定,通过胶合木梁的受力平衡与变形协调及材料本构模型,建立了每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以及预应力损失后的胶合木梁反拱挠曲线方程,确定初始预应力限值范围;计算并分析了3组预应力CFRP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损失值,应用反拱挠度实测值验证该研究计算理论。研究成果可为预应力FRP增强胶合木的设计与安全性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