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本文对滑坡土的残余强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试验,对影响残余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2.
残余和现今应力场重迭法预测强震危险时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河断裂带测区为例,用X射线法测量了测区的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及其应变能密度场,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测区在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水平最大剪应力场,用实验和理论证明了古构造残余主压应力大小和方向对岩石破坏、破裂扩展和震级的影响。用上述方法预测,松平—南涧、玉溪—开远、普洱为测区内强震危险区段。结合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变率的天文观测曲线在时间轴上的外延,预测得1989-1996、1999-2004、2007-2013、2016-2018年为测区内强震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83.
湘东某铁帽型金银矿床,位于某多金属矿床中部,受一压扭性走向断裂及潜水面控制.主矿体赋存在印支期花岗班岩与下石炭统大塘阶页岩或砾岩的接触面上。矿区处于亚热带潮湿气候的低山丘陵区,氧化带比较发育,矿区中部氧化带深度较大。含金银的硫化矿体经风化剥蚀裸露地表,一些元素淋漓、迁移、流失,另一些元素残余富集,金、银极其稳定,附着在铁矿物的裂隙、空洞、晶隙中,或被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形成金银矿体。  相似文献   
84.
软黏土侧压力系数K0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花  沈日庚  李青 《岩土力学》2008,29(5):1264-1268
沿海软黏土的侧压力系数K0具有阶段性特征:当试验荷载P<Pc'(土样的残余结构强度)时,K0值较小,试样的结构性好,呈现出似刚性的材料特征,侧压力系数小;当P>Pc'时,K0值增大,土的微结构破坏,呈现出弹塑性体的材料特征,侧压力系数增大.而在工程实践中,受成孔、取土等诸多因素干扰,欠固结-正常固结的软黏性土的微结构的结构性易被破坏,使K0指标的阶段性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85.
边坡岩体浅层破坏的热应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度变化是影响边坡岩体风化并导致浅层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边坡岩体内的温度变化比较复杂, 且随地面温度的变化呈周期性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导致热应力的生成, 温度变化的周期性致使热应力具有交变性。在这种交变应力作用下, 边坡浅部岩体的破坏表现出疲劳特征。本文分析了边坡岩体中的温度场和热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边坡岩体疲劳破坏的机理及判据。  相似文献   
86.
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围压10、50、100和200MPa,应变率5×10-5/s和室温条件下,采用山东掖县大理岩岩样,在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上进行了连续加载和循环加载实验.对岩样的残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在低围压下(<100MPa),残余强度与超过极限强度后的循环加载次数有关;超过极限强度后加载弹性模量随着非弹性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一个极限值.在高围压下(≥100MPa),残余强度几乎与超过极限强度后的循环加载次数无关;超过极限强度或者产生应变强化后加载弹性模量几乎不随非弹性应变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7.
利用电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及直剪/残余剪切试验仪对南水北调磁县段不同黏粒含量的原状膨胀土进行快剪、饱和快剪、饱和固结快剪和反复直剪试验,研究黏粒含量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饱和后试样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固结后强度提高,且饱和作用对黏粒含量较大的中膨胀土强度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固结作用对黏粒含量较小的弱膨胀土强度的治愈作用更显著; 随黏粒含量的增大,黏聚力逐渐减小,内摩擦角则先减后增,其临界值在32%左右; 峰值强度后的抗剪强度降低幅度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土体的峰值强度f随黏粒含量则先减后增,变化趋势比较平缓; 残余强度r随黏粒含量增加逐渐减小,成指数关系; 残余强度内摩擦角r与黏粒含量成对数关系,黏聚力cr则比较离散。  相似文献   
88.
夏季巴丹吉林沙漠残余层与深厚对流边界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实验所得到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对夏季巴丹吉林沙漠对流边界层高度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7月在巴丹吉林沙漠连续观测到厚度超过3500 m的深厚对流边界层,其最大高度可达4000 m以上;当这种深厚对流边界层出现之前,当地中低层大气(1000~4000 m)存在近中性的残余层,而在没有近中性残留层出现时,即便地表感热通量较大,当天最大对流边界层高度却明显偏低;(2)WRF模式模拟结果表明残余层稳定度和对流边界层高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空间区域成立,残余层位温直减率与当地对流边界层高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残余层位温直减率与对流边界层高度的空间相关系数最大值可达-0.51;(3)观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残余层稳定度会直接影响由感热通量产生的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效率,进而影响对流边界层的最大高度。通过研究发现,除感热通量外,近中性的残余层是巴丹吉林地区深厚对流边界层出现的关键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9.
本文引用了由幂次硬化材料(σ=Kε~n)的板冷弯成管状构件所形成残余应力的近以计算公式,而对于焊接,则采用一种典型的残余应力分布形式,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冷弯和焊接残余应力对受轴压的海洋工程管状构件屈曲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长时降雨会引起斜坡发生累进性破坏,在此过程中,滑带土将随含水率的变化达到不同含水状态下的残余强度。传统应变软化模型不能准确表达这一变化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动态特征, 而引入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能更加真实地模拟含水率变化时滑坡稳定性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四川中江县垮梁子滑坡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通过现场竖井获取滑带土,采用环剪试验研究了滑带土力学参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在滑带土处于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增加使得滑带土抗剪性能显著衰减,峰值及残余抗剪强度呈近乎线性降低,残余强度参数则表现出三次函数型衰减特征。应用基于残余强度参数衰减规律建立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在滑带土含水率低于20%时,斜坡仅在前缘局部产生塑性区;当含水率达到22%时,斜坡中上部开始产生塑性区及未贯通滑动面;当含水率达到24%时,塑性区趋于贯通,滑坡进入加速变形状态,并于坡表产生张拉裂缝;当含水率达到26%时,滑坡处于失稳状态,坡表张拉塑性区及破坏面的发展与滑坡现状破坏特征高度吻合。该成果可为相关滑坡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