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侯建光  苏尚国  周岱  王倩 《岩石学报》2014,30(12):3729-3740
内蒙古温根南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主要火成岩组合为纯橄岩-橄长岩-辉长岩,平面上呈NNE向延伸。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体富Mg、低碱和Ti O2,全岩氧化物含量主要受控于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相对分配比例,微量元素含量总体较低,具Nb、Ta和Hf轻微亏损,Pb、Sr显著富集的特征。其中辉长岩表现出显著的Nb、Ta负异常和Pb、Sr正异常。辉长岩微量元素相对纯橄岩和橄长岩明显富集。辉长岩相-纯橄岩相中总稀土含量变化较大(1.41×10-6~111.6×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微右倾型与平坦型,岩体深部超基性岩类总稀土含量极低,随着其结晶分异程度的增大和堆晶作用的加强,岩石中稀土元素含量迅速升高,反映晶间残余熔体的比重不断升高。运用橄榄石与残余熔浆平衡方法制约母岩浆性质,结果表明温根南岩体初始岩浆MgO=11.73%,FeO=11.38%,属于高镁玄武质岩浆。温根南岩体基性-超基性岩中Sr-Nd同位素投点主要靠近EM I型富集地幔端元,推测幔源岩浆在源区或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运用Zr、Y、Th、Ta等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判别岩浆演化过程,基于Th/Nb比值(1)和低Nb/La比值(1)表明温根南岩体初始岩浆侵位过程中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温根南岩体Ta/Th-Zr/Nb、Th/Yb-Th/Nb、Ta/Th-Th/Yb、Nb/Th-Nb构造环境判别图中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WPB)范围,推测温根南基性-超基性岩体在早石炭纪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2.
再论富F熔体-溶液流体体系的成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例证的方式建立并诠释了富F熔体-溶液流体体系成矿效应的工作原理,认为:①F-OH-在不同载体矿物特别是云母类矿物中的置换行为构成了全岩F含量的主要贡献,具有物源意义;②在大多数情况下,F强烈倾向于分配进入晚期硅酸盐熔体相中,并深刻制约着熔体的结构、相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异路径,不过在其他一些情况下F亦将大量进入热液或富水贫硅酸盐的"过渡性"流体相中;③富F流体体系另具有强烈萃取诸如W、Sn等高场强亲氟元素的成矿效应,最终可伴生萤石或冰晶石矿床,此时F作为矿化剂亦影响着Eh值、pH值和化学硬度等体系控矿因素。这样的三重作用围绕着F的基本化学性质一脉相承地促成了富F地质体系的成矿效应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3.
The homogenization of silicate melt inclusions (SMIs),small droplets of silicate melt trapped in magmatic minerals,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trogenetic and magmatic research.Conventional homogenization experiments on SMIs use microscope-mounted heating stages capable of producing high temperatures at 1 atm and cold-seal high-pressure vessels.Heating stages are generally used for SMIs with low internal pressures and allow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the homogenization processes.In contrast,cold-seal high-pressure vessels are generally used to heat SMIs that have high internal pressures,although the homogenized SMIs can only be observed after quenching in this approach.Here we outlin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at uses a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HDAC) apparatus to homogenize SMIs.This is the only current method wherein phase changes in high-internal-pressure SMIs can be observed in situ during homogenization experiments,which represents an advantage over other conventional methods.Using an HDAC apparatus prevents high-internal-pressure SMIs from decrepitating during heating by elevating their external pressure,in addition to allowing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SMIs.The type-V HDAC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used has a shorter distance between the sample chamber and the observation window than earlier types,potentially enabling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heating and SMI homogenization through an objective lens with a long working distance.Homogenization experiments using HDAC require that a number of steps,including HDAC preparation,sample preparation,sample loading,preheating,and formal heating,be carefully followed.Homogenization experiments on SMIs within granite samples from the Jiajika pegmatite deposit (Sichuan,China) are best performed using an HDAC-based approach,because the elevated proper external pressure of these SMIs,combined with a short heating duration,helps to suppress material leakage and any reactions within the SMIs,in addition to allowing in situ observatio  相似文献   
164.
硅酸盐熔体和流体中金的性质及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流体阶段发生的相转变过程控制了元素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行为。作为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金矿床,其在硅酸盐熔体和流体中的性状及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是控制该类矿床成矿的重要物理化学因素。介绍了金在流体、熔体中的性状,论述了其在流体/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行为不仅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还受流体组分(阴离子、阳离子)、熔体组成(Na2O+K2O/Al2O3,Na/K,SiO2,NBO/T)的制约;最后对目前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5.
正~~  相似文献   
166.
早子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上,矿区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及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矿区岩浆岩内石英中含有大量熔体包裹体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700℃-790℃,流体包裹体分为H2O-NaCl包裹体、NaCl-H2O-CO2包裹体、H2O-CO2包裹体3种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5℃-360℃,本文通过对熔体包裹体的研究,采用“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方法 ,估算矿区岩浆岩成岩压力为275MPa,依据断裂带流体垂直分带规律,计算得到早子沟金矿成岩深度为13.96km,成矿深度为2.10-6.02km,平均成矿深度为4.06km。表明矿区深部成矿找矿尚有很大潜力。应用刘斌及Ryzhenko and Bryzgalin推导的计算流体包裹体pH值及Eh值的公式,对矿区不同体系(类型)流体包裹体的pH值及Eh值进行了估算,其结果表明:早子沟金矿包裹体的pH值为2.25-5.88,成矿溶液为酸性,在成矿阶段pH呈升高的趋势;包裹体的Eh值为0.409-0.139V,成矿溶液体系从早期到晚期Eh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H值及Eh值的这种变化趋势,均有利于矿区Au元素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67.
华北克拉通阜平杂岩的深熔和混合岩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华北克拉通的阜平杂岩长英质岩石中常产出显著的浅色体、岩脉和花岗岩侵入体,并形成广泛的混合岩化作用。通过矿物自形晶的形成、黑云母向角闪石的转换和大量钠长石净边的出现以及其它与熔体活动有关结构的分析,浅色脉体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发生与外来熔体的注入有关。在长英质片麻岩中可出现明显的熔体注入,在一些不易片理化的岩石如石英岩中亦可形成浸染状熔体渗入。熔体汇集可形成浅色体、岩脉,直至花岗岩侵入体。而深熔作用本身形成熔体的作用在本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遭受渗透式混合岩化作用的过程中,岩石成分发生了改变,形成开放系统。随着渗透熔体的结晶,可形成一些岩浆锆石,在副片麻岩中则很容易被当作碎屑锆石。  相似文献   
168.
恰嘎次火山岩侵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的东南部,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与藏南拆离系之间的地区。通过镜下鉴定和对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的测试和分析,确定为流纹质次火山岩。该岩体以富SiO2、Al2O3、K2O、Na2O,贫MgO、CaO、TFeO为特征,里特曼指数σ介于1.07~2.37之间,指示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其配分图上产生类似于四分组的“膝折”效应;富集LILE、亏损HFSE,K/Rb和Rb/Cs比值低于一般酸性岩浆侵入岩体,Y/Ho、Nb/Ta和 Zr/Hf 的比值均偏离球粒陨石值。结合前人对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研究,认为富挥发分的流体作用于高度演化的酸性过铝质岩浆后,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也能形成类似四分组的“膝折” 配分模式,元素Gd显示正异常。  相似文献   
169.
日前,《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远古的海洋"水母"撼动了动物进化树——化石修改了演化的顺序》的评论文章,介绍了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唐烽研究员为首的学术团队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发现华南贵州的一类5.8亿年前的化石,导致了对已知的动物系统树的怀疑,这类被命名为"八臂仙母虫"的化石生物,将重新排序生命系统树的最早期分支。  相似文献   
170.
研究了精益生产环境下,生产线可能发生故障的单服务台N-策略M/M/I随机服务服务系统,利用概率母函数给出了模型的各项稳态指标;设计了预期费用函数,利用函数求解出当预期费用最少时的最优N-策略;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