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在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用毛细管等速电泳法测定高矿化度油田水中有机酸和烷基酚质量浓度的实验分析条件,并以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为例,研究了油田水中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鄂尔多斯中部气田有机酸、烷基酚质量浓度高值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62.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57cm×50μm毛细管柱,以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2.0mmol/L四硼酸钠溶液(pH9.16)作为操作缓冲溶液,并加入φ=20%的甲醇作为有机改性剂,电压25kV,检测波长200nm,15min内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线性范围为2~100mg/L,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75mg/L苯,0.45mg/L甲苯,0.39mg/L乙苯,0.1mg/L邻-二甲苯,0.31mg/L对-二甲苯。将该法用来分析石油勘探远景区域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化合物,检测浓度范围为(0.0x~0.x)μg/g。  相似文献   
63.
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晓莉  岳红 《盐湖研究》2005,13(2):34-39
主要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分光光度法、平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极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4.
泥质岩盖层微观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入研究盖层微观封闭机理及影响封闭能力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选取盖层/储层排替压力差、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异常含气浓度作为泥质岩盖层微观封闭能力的三个主要评价参数。通过对其划分等级,赋予权值,利用加权法求取泥质岩盖层微观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权值大小,建立了一套泥质岩盖层微观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琼东南盆地各构造单元梅山组泥岩盖层微观封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梅山组泥质岩盖层在各构造单元均具有  相似文献   
65.
Schme.  K 吕晓霞 《世界地质》1997,16(1):101-104
毛细管电色谱法-电喷雾质谱测定法是将质谱仪与毛细管电色谱分析系统相联接。我们可在毛细管固定相为1.5μm大小的反相物质,在1 ̄2μL/min流速的条件下分析肽,利用附加压力来稳定电色谱分析的工作性能。使用的接口可将电谱分析系统简捷,快速地与质谱仪联接,既不需要限流器,也不需要长的传输毛细管,这种毛细管电色谱仪与电喷雾质谱仪联用技术可进行微微摩尔级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66.
佟柏龄 《岩矿测试》1993,12(2):131-134
介绍了巯基棉富集-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烷基汞的分析方法,并与玻璃填充柱色谱分离烷基汞进行了对比。取1000ml环境水样时,本法的检出限为:甲基汞(MMC)0.5pg;乙基汞(EMC)0.7pg。  相似文献   
67.
纸张毛细管分布及油墨渗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纸张毛细管气孔的容积和纸张毛细管对液体的吸收等,提出了研究纸张毛细管分布的一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墨的渗透现象和渗透深度。  相似文献   
68.
本文依据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钻井地层压力实测数据,勾画出该区超压顶界面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超压封闭层的厚度;重点阐述了2口钻井超压封闭层的岩性构成、成岩作用机理和岩石学与岩石物性特征;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封闭层的封闭机理。研究表明该区超压顶界面为一个向南倾斜的曲面,横向上可穿过不同的地层层面。超压封闭层由一组砂泥互层的碎屑岩组成,厚度约166~250m,砂岩含量大于50%。砂岩封闭层已达到晚成岩 A_2亚期阶段,自生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主要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有机酸溶解铝硅酸岩及其自生矿物有关。封闭层砂岩为致密储层,渗透率<1.0md、孔隙度<10%,由于其内发生了天然气充注,气毛细管封闭成为封闭层的主要封闭机理。  相似文献   
69.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铅时,基体元素的干扰会使测量结果偏低。本文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盐酸溶解样品,采用等径双毛细管在线干扰校正的方法测定了含铀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铅。首先通过双毛细管确定了样品溶液中的Fe、Al对铅有负干扰,而一定浓度的U、Ba、Ti、Ca、Mn、K、Mg、Na等基体元素没有干扰或可以忽略,由此在线双毛细管根据样品中Fe、Al的含量使用不同的校正试液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时同步进行稀释,降低了Fe、Al的基体效应。方法检出限为1.5μg/g,精密度(RSD)小于5%。与普通干扰校正法相比,双毛细管在线干扰校正法可根据不同基体的样品使用不同的干扰校正试液,快速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复杂样品的测定,且避免了二次稀释,节省试剂,适合测定基体成分接近的批量样品。  相似文献   
70.
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及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3种河鲀的毒性及其蛋白质组分的种属差异性.结果表明,河鲀的毒性强弱与其种属有密切关系,不同种河鲀的毒性差异很大;同种河鲀的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组织也有较大差异.这些结果可为河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