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527篇
地质学   1410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4年   3篇
  194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储集层为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对致密气富集影响尚不清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点区预测。 根据岩心、露头、薄片及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影响。临兴区块上古生界主 要发育高角度缝,其次为中低角度缝及水平缝,微观上根据裂缝与矿物颗粒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识别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 缝,其中粒缘缝最为发育。受塑性泥岩阻挡,裂缝垂向延伸较差,一般延伸1~2 m后消失于泥岩层中,受燕山期北西—南东向 地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裂缝密度一般2~5条/m。裂缝可改善储集空间、提高油气充注效率,储层裂缝发育 区渗透率可增大1~2个数量级,含气饱和度高,此外,研究区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影响着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致 密气的富集,在后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寻找裂缝发育区,并通过进一步压裂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2.
93.
在泡沫导电机理及其电性试验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泡沫气液比在线检测的量化模型,据此设计,研制出适应生产现场使用的在线气液比检测仪;同时,对该型仪器的技术性能参数和广泛的适应性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
95.
试论陆壳增生的两种基本模式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地壳是地球形成演化的必然产物。大陆地壳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地体的拼贴而增生;同时已形成的大陆地壳沿着新的断裂分裂、离散而碱小。因此大陆地壳是地体拼贴增生与分裂离散的综合结果。太古代早期,原始陆壳形成后,主要通过环太平洋型与天山型两种基本模式达到陆壳的增生。环太平洋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于陆块的边缘,由古大陆向大洋方向单向增生,增生年代由老到新,增生地体一般都有较大距离的移置,其增生与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有关。天山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在陆块的内部,其形成与陆块的开台作用密切有关,可以但不一定伴随有俯冲作用。当古大陆沿一定方向断裂带分裂、离散。其间形成新的海槽接受碳酸盐岩和正常陆源碎屑沉积物与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的火山物质。由于壳下应力条件改变,两侧古陆相向运动,海槽中物质受两侧古陆碰撞挤压,形成褶皱造山带,并把两侧的古大陆“焊接”成新的、范围更大的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96.
对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沉积物和油样的低环萜烷参数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油源对比,表明石炭-二叠系部分样品与该区轻质油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这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提出壳质组含量和成熟度是决定石炭-二叠系能否生成轻质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该区煤系地层生成轻质油的成熟度下限是镜质组反射率R0为1.1%。  相似文献   
97.
岩浆去气作用碳硫同位素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永飞  傅斌 《地质科学》1996,31(1):43-53
根据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瑞利分馏原理,并考虑岩浆中可能溶解的合碳和含硫组分,从理论上定量模式了岩浆去气作用对火成岩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CO2去气作用能够导致岩石中碳酸盐显着亏损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20‰(PDB);岩浆CH4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碳酸盐相对富集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4‰。岩浆SO2去气作用可以导致岩石中硫化物显着亏损3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8‰(CDT);岩浆H2S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的硫化物相对富集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6‰。因此,除源岩原始同位素不均一性和地壳物质混染能引起火成岩的碳、硫同位素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外,岩浆去气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张丽珠  刘永庆 《岩矿测试》1996,15(3):161-167
对国产15种有代表性的不同变质程度的原煤用苯作溶剂经索氏提取,采用氧化铝柱层析对提取液进行预分离,净化,利用高效液色相谱法分别对上述提取液的15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为研究PAHS在不同煤种中的赋存规律,找出造成PAHS污染的主要煤种和主要污染形式提供了简便,可靠的分析方法和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
热液成矿流体中的有机物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00.
镉的生物危害效应与水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镉(Cd)的生物危害性与水分运移,水量变化和作物含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镉的生物毒性危害与水分变化作用的机制,这对于治理镉污染土地,减轻和控制其生物毒性危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