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71.
过氧化钠熔样,干过滤沉淀分离大部分钛、铁、锰等共存元素,在酸性溶液在加入过量的ED-TA,于pH5.5~6.0溶液中用氯化钠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加入化钠置换铝—EDTA铬合物中的铝,定量释放出来的EDTA再用锌标液滴定,二甲酚澄指示剂由黄色变成红色即为终点。试验沉淀滤液中TiO2含量的回收,研究表明;残留的TiO2含量对氧化铝的测定影响的甚微。  相似文献   
472.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473.
李端生 《吉林地质》2002,21(4):81-88
矿化程度极低的深层地下水,往往给人体健康带来各种危害,主要是欠缺某些化学元素引起的地方病,过去多被忽视。以为矿化程度越低水质越佳;饮用水标准中各种化学元素规定的下限值常不被重视,一旦发生了疾病,多从污染或元素超标中查找问题。由于这种认识偏差,常常造成防治不利,贻误战机。松嫩平原部分病区,因为饮了深层“超低水”(水中的质量分数小于0.2mg/L)新发了大骨节病或患了无名疼痛病,即为典型例证。防治办法,一要加强源头矿化,二要注意终端补。由此有“药疗不如食疗”、“饮疗胜于食疗”之说,饮茶是最佳补之举,而且要从孕期或婴幼儿做起。拟彻底根治,可深浅层地下水混合开采。  相似文献   
474.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在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75.
碳酸岩可分为原始地幔原生碳酸岩和广义“碳酸岩”——富钡型碳酸岩。相对于原生碳酸岩,富钡型碳酸岩含有大量挥发分和碱土元素,产出了众多稀土矿床,具有较高的成矿潜力。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不混溶作用相对结晶分异作用更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因此,可以推断挥发分和碱土元素是富钡型碳酸岩的成矿的关键因素,不混溶模式是富钡型碳酸岩岩浆演化和成矿的主要机制。但是,这仅为理论推断的结果,而且许多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未发生稀土矿化的碳酸岩,数据的说服力较弱。在我国富钡型碳酸岩矿床中,山东微山稀土矿床具有成矿元素高度富集,代表了富钡型碳酸岩成矿强度大的特点;而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则代表了富钡型碳酸岩成矿规模大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是研究富钡型碳酸岩成矿效应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476.
新型饮用水除氟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馈足  陈慧  李洋 《地下水》2008,30(5):85-87
吸附法是目前饮用水除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吸附剂的特性是决定除成本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将工农业废弃物、天然矿物及生物制剂作为除吸附剂,可简化吸附剂加工环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除成本。基于对国内外新型除吸附剂研究现状的介绍,提出新型饮用水除吸附剂的后续研究应侧重预处理和使用后的处置方法,以及工业化应用理论基础研究,以寻求经济、高效的治理工艺,早日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477.
波浪操纵说     
(一)通论谈天气学者,挽近可分三派:曰挪威派创自皮叶克纳司(V.Bjrk-ncs),其说以为天气之变化,其主因仅限于对流层内,是为极面学说(Polarfront-Theorie)。曰弗朗克孚(Frankfurt a.M.)派,以为天气之变化,其主因并不在于对流层,而在平流层中。此说导源于费干(H.v.Ficker)及德芳(A.Defant),但发挥而光大之,则为弗朗克孚大学已故教授司徒沸(G.ve)及其助手米盖(R.Mügge),是为平流层操纵说(Stratosphrische Steuerung)。曰来布齐(Leipzig)派,创自魏克孟(L.Weickmann),以为天气之演变,由于大气中波浪之起伏,此种波浪,既可导源于平流层,亦可导源于对流层,是为波浪操纵说(Wcllen-  相似文献   
478.
2013年9月4日福建仙游(25.6°N,118.8°E)发生MS4.8地震,福建水化学台网震前有多项前兆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异常测项随着临震而增加,异常集中出现在6—9月;水化学异常大多表现为中期异常,其次为短期、短临异常。其中,离子高值异常显著,异常井多,时间长;在时间进程上,有些前兆异常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在异常形态上,多井异常形态变化显示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个体与群体异常形态变化显示差异性。  相似文献   
479.
分析了山西东山调水工程调入区高地下水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对高水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研究区高水的主要水化学特征为HCO-3和Na+浓度高、pH值高,且多为HCO3-Na型水。认为该区高水形成的主导性地球化学过程包括含矿物溶解、地下水中OH-与代羟基云母矿物的离子交换等。另外,排泄区的蒸发浓缩过程和含工业废水排放也是研究区部分地区出现高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0.
通过分析减排量核查报告,得出2014年政策实施带来了6078.20万t CO2e的三甲烷(HFC-23)减排,占“十二五”氢碳化物(HFCs)累计减排目标的21.7%。此外,通过分析政策面临的问题,从监测方法学、政策设计和后续运行监管3个方面,对政策的后续运行及2020年后HFC-23的减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