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石油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平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8,16(4):124-127
通过对我国18个含油气区、385个石油样品进行碳、氢同位素和部分馏份碳同位素分析,将所获数据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石油如正常原油和轻质(凝析)油分别研究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轻质(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值(δ13C为-32.5‰~ -24.3‰)比正常原油δ13C为-34.4‰~ -24.6 ‰.6‰)相对偏高;石油馏份中芳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受母质继承效应更为明显。因此,用芳烃碳同位值可以判识不同母质来源的石油。与海相有关的轻质(凝析)油的氢同位素值大于-15.0‰,而非海相轻质(凝析)油的δD值( δD为-21.0‰~-1.05‰)基本覆盖了海相轻质油的分布范围,从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和海水环境其氢同位素有明显变重趋势,表明氢同位素主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塔北天然气组分特征及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安  申建中 《沉积学报》1998,16(4):128-132
通过对塔北天然气32个样品的化学组分特征,甲烷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及关系,以及单烃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烃类组分关系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塔北不同油气区不同井位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以及某些井位天然气的来源,为塔北油气勘探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3.
钱雅倩  郭吉保 《地学前缘》1998,5(2):251-260
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和动力分馏系数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大多由实验测定。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交换实验,交换实验前后矿物、水的氢同位素分析及分馏机理、平衡分馏、动力分馏理论研究。为确保氢同位素分馏系数和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的准确可靠,实验中防止氢透过容器壁扩散,避免空气中水汽污染样品,正确控制实验温度等都很重要。本研究以石英管代替前人常用的金(银、铂)管作反应容器,建立了一套实验研究羟基矿物水体系氢同位素平衡分馏和动力分馏的新方法,并开展了电气石水、黑柱石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所得一系列参数的精度明显好于国外报道的资料。此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羟基矿物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4.
The Jinman deposit is a Ag-bearing copper vein deposit located at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Lanping-Simao back-arc basin in West Yunnan. Systematic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stable isotop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filling-replacement stage and the boiling-exhalative precipitation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T 1 = 140–280°3 andT 2 = 94–204°C under pressure of (600 – 1200) x 105 Pa. The salinity of ore-forming solutions ranges from 5 wt% –20.8 wt% (NaCl). Sulphide δ34S(CDT) values are in the range of -9.6%.– +11.03%. with a range of 22. 66%. showing an apparent “pagoda”-shaped distribution in histogram. Meanwhile, the δ34S values of the various sulphid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s of isotope equilibrium fractionation, i.e., δ34 SPy34SCp34SBn. The TS/TOC ratios of the ores are widely variable between 0.16 and 5.54 with no correlation of any kind can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Ohmoto, the oxidation-reduction ratios of sulfur species in ore-forming solutions at the two mineralization stages were calculated to be R′1 = 2.16 x 10-17 and R′2 = 1.55 x 104. δ13Coo2(PDB) values obtained from fluid inclusions in calcite and quartz are between -8.12%.-3.18%., averaging -5.26%., which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antle-derived CO2. Inclusions in quartz yield δ13CCH4 (PEB) between -32. 11%. and -22.04%. (averaging -26.69%.), similar to that of methane in modern geothermal gases. For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δ18 OH2O (SMOW) values are between -10.57%. and +9.77%. and δDH2O (SMOW) are between -51%. and -135%.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sotope exchange during water-rock reactions, most of the data are plotted along or close to the line defined by the reaction of meteoric water with clastic rocks,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points fall near the reaction line of magmatic water with clastic rocks. In δ13C vs. δ18O diagram,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are plotted for the most part into the mixing area between the meteoric fluid and the deep-seated fluid and partially on the mixing line of P = 1. This project was founded by the “Eigh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tate Key Program (85–901) and the Open Lab.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65.
川东北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水平衡法及同位素分馏平衡方程技术标定工作标准气,测定样品的氢同位素比值,使误差控制在5‰以内。采取川东北、鄂西和川西三个地区的天然气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单体烃氢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川东北普光气田海相成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δD平均值为-126‰(SWOM),比新疆塔河油田海相环境生成的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δD平均值-164‰重约40‰。对比研究认为,这与其共存地层水的δD值密切相关,也与这些天然气的成熟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6.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异常氢同位素组成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庆深气田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随着碳数增加呈变轻趋势,且δ13C1>-30‰, R/Ra一般大于1.0,δ13CCO2值介于-16.5‰~-5.1‰之间;氢同位素组成δD1=-205‰~-197‰,平均值为-203‰,δD2=-247‰~-160‰,平均值为-195‰,δD3=-237‰~-126‰,平均值为-163‰,且存在氢同位素组成倒转现象,即δD1>δD2<δD3。根据对庆深气田天然气不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气田烷烃气中重烃主要为有机成因,而 CH4有相当无机成因混入。庆深气田烷烃气氢同位素组成具有 CH4变化小,而重烃(δD2,δD3)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与朝阳沟地区天然气烷烃气氢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认为 CH4主要表现为无机成因,而重烃气(δD2,δD3)主要为有机成因,且无机成因CH4氢同位素组成重于有机成因CH4。  相似文献   
67.
对保山盆地不同构造分区所系统采集的天然气样品,进行天然气组分、甲烷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综合分析天然气各种地球化学数据认为,保山盆地的天然气具有典型生物气特征,为杂质含量低、燃烧热高的优质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7个含羟矿物样品的穆斯鲍尔谱、化学组成和δD值进行测定。矿物加热脱羟时产生的氢气和Fe^2 的含量间不存在当量关系,产生氢气和水之间的10^3lnα分馏值在250—300之间。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可能是矿物脱羟时,一部分OH被相邻的Fe^2 还原生成H,当H(原子或分子)从晶格中向外扩散时与剩下的OH发生同位素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69.
蜀南纳溪-合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纳溪—合江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该区烃源岩发育特征,认为嘉陵江组天然气为混源气,主要为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成的油型干气,混有下二叠统梁山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生成的煤成气,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质源岩可能也有贡献.研究区嘉陵江组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较重.纳溪气田烷烃气具有正常的碳...  相似文献   
70.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两期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兴斑岩铜矿发育两种类型的石英脉 (Q1型和 Q2型 ). Q1型石英脉与绢云母绿泥石化伴随,是主成矿期的产物,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解石和绢云母组成 ;Q2型石英脉形成于成矿晚期,与硅化伴随,由石英和方解石组成.对两期石英脉进行了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Q1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1型石英 )富 Ti (> 10 μ g/g), Q2型石英脉中的石英 (以下简称为 Q2型石英 ) Li含量极高 (> 300 μ g/g); Q2型石英脉的流体氢同位素值低于 Q1型石英脉;虽然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晚于 Q1型石英脉,但 Q2型石英脉的形成温度明显高于 Q1型石英脉.通过对 Q1型和 Q2型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对比,认为两种类型石英脉是由演化程度不同的岩浆分异出的流体形成的,大气降水的加入和岩浆脱气作用可能对流体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两期流体的矿化特性不同. Q1型石英脉以交代方式形成,继承了岩浆成因石英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