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1569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6,22(5):320-320,266
磁化率测量是勘查铀矿的一种可能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人观测钻孔岩心的磁化率,也有人测量土壤的磁化率,在有条件时还有人进行磁化率测井工作。  相似文献   
172.
采用生物氧化技术和化学方法,利用堆浸工艺分步提取,对含Au 140~150 g/t、Ag 900~1 000 g/t、B i 9.0%~10.0%、Cu14%~17%的多金属浮选金精矿的综合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经小型搅拌试验,确定了生物氧化浸铜—氰化浸金、NaC l-FeC l3-HC l体系(氯盐法)浸出铋和银的技术方法。通过柱浸试验,研究了利用该方法分步浸取Au、Ag、Cu和B i在堆浸工艺中的可行性。在10 t精矿的扩大试验验中,验证了柱浸试验所取得的工艺指标和参数。试验中掺入骨架材料,解决了精矿在堆浸中的渗透问题;生物氧化过程中,菌种在含高浓度铜离子浸出液中反复驯化,对铜的耐受力提高到30 g/L;在NaC l-FeC l3-HC l体系浸出B i和Ag时,用H2O2将浸出液中的Fe2+氧化成Fe3+,使浸出液能循环使用,且B i和Ag同时浸出。Au、Ag、Cu和B i的最终浸出率分别为92.98%、65.09%、45.33%和53.49%。  相似文献   
173.
结合《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和相关标准、规范,对住宅接地设计中接地型式的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接地装置的选用及等电位联结作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4.
简要分析雷电危害智能建筑的形式和途径,从防雷系统工程角度,论述了智能建筑防雷技术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外部、内部防雷措施和过电压保护的实现及实施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5.
针对2004年2月20日在十堰市城区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该市财政局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受重大损失的事实,通过对此次雷击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实地勘察,并综合各种调查结果,对雷击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安装防直击雷设施,采取等电位连接、接地及屏蔽措施,完善电源及信号系统电涌保护设施等3个方面,对该市财政局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76.
加油站的作业空间有限,如果防雷接地与防静电接地不共用,会产生雷电地电位反击,对加油站危害巨大.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采用共地和等电位联结是消除安全隐患理想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7.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很长时间与经费。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后的纳米Ni/Fe脱氯速率比不暴露时速率降低约4倍;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每升高10℃,反应速率常数kSA提高2~3倍;在一定范围内,Ni/Fe质量比越高,越利于脱氯反应的快速进行,当Ni/Fe的质量百分比为8%左右时,对氯代烃脱氯速率最快;反应液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178.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分离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为实验菌株,比较了黄铁矿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铁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Fe3 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较低,而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将Fe2 氧化成Fe3 使得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生物氧化具有更高的效率。经过44 d的氧化之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的黄铁矿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Fe3 的化学氧化主要集中在化学键较弱的晶棱部位,而在生物氧化的情况下矿物表面充满了密集的溶蚀坑,溶蚀坑的形状与A.f菌的外形非常相近,且规则排列。这说明A.f菌能够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这种吸附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9.
塔中地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与原油中硫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氧气燃烧弹将原油和干酪根氧化后,分析了δ34S值,并与伴生的H2S、自生黄铁矿、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奥陶系原油相对贫硫,δ34S值为13.6‰~19.9‰,接近于伴生的H2S和黄铁矿的δ34S值15‰~18.5‰;石炭系-志留系原油相对富硫,δ34S值为20‰~25.8‰,伴生黄铁矿的δ34S值为9.5‰~34‰。有意义的是,奥陶系溶扩缝的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为44.2‰~46.6‰,远高于显生宙的海水,被认为是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残余。研究还表明,原油中硫含量的增高可能与后期无机硫并入有关,而奥陶系低硫原油δ34S值比寒武系源岩低2.5‰~7.5‰,可能来自寒武系干酪根的裂解作用。因而,低硫原油δ34S值可用于油-源对比。  相似文献   
180.
青海省元石山铁镍矿床产于超基性岩体中,其成矿元素赋存状态与典型的岩浆型矿床有很大差别。成矿元素N i不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而是呈氧化态被铁吸附成凝胶状态存在。本文主要对矿床成矿元素及伴生有益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