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0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891篇
地质学   988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蓉琳  何世伟  黄康 《地球科学》2021,46(5):1840-1847
给水度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为探讨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的影响因素,设计均质粗砂、均质细砂、上细下粗、上粗下细4种土柱的排水实验,按照一定间距分段降低地下水位,每段降深设计不同排水时间,求取不同水位埋深的给水度.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支持毛细水高度,给水度受地下水位埋深影响显著,其关系可以用非线性函数来表示.排水时间越长,给水度越大,当土柱分段排水时间超过1 h,给水度值稳定.0.6~0.9 mm粒径的粗砂给水度大于0.2~0.4 mm的细砂;当地下水位在土层分界面下20 cm时,上细下粗土柱给水度显著增大,上粗下细土柱给水度显著减小.给水度的大小与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时间、岩土颗粒和潜水面附近及之上非均质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查明山西省晋祠泉泉水断流、泉口水位下降及近年来泉口水位回升的原因,为泉水复流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以长系列气象、水文、开采量、泉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分析了晋祠泉域不同水动力分区年内、年际动态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晋祠泉域岩溶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1994年,因20世纪80、90年代人工开采量达到历史高峰期,一度超过2.4 m3/s,且8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干旱化发展趋势较为严重,晋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直至断流;1994-2008年,人工开采量虽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仍维持在2.0 m3/s左右,且恰逢连续枯水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小了11%和27%,此阶段泉口水位快速下降至历史最低值;2008年以后进入相对丰水期,在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泉域岩溶水开采量的同时,汾河二库蓄水水位逐步抬高,其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量在经历了约2 a的滞后期后到达泉域排泄区,晋祠泉口水位近年来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为例,从机理上揭示干旱区荒漠化与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条件并进行定量计算与调控,主要成果如下:①描述了造成内陆河干旱区绿洲内部盐渍化和过渡带荒漠化的潜水蒸发运移规律,利用潜水影响层定义了盐渍化与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罗城灌区绿洲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1.3~1.5 m,过渡带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8~13 m;②讨论了潜水影响层厚度定量公式中关键参数土壤当量孔径和液体表面张力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合理取值;③提出一种协同缓解干旱区盐渍化和荒漠化的地下水位调控方案,实现改善灌区内部盐渍化、控制过渡带荒漠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4.
三峡水库汛期控制水位及运用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郭生练 《水科学进展》1990,31(4):473-480
随着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陆续建成投运,三峡水库的水文情势和功能需求与设计条件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仍维持固定的汛限水位运行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求。本文通过辨析三峡水库设计阶段汛限水位的设置条件,挖掘流域洪水特性和洪水遭遇规律,论证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 三峡水库设计推求的汛限水位145 m的适用条件是应对流域性大洪水,而流域性洪水发生概率小且特征明显,可以通过水文水情分析提前预判。② 根据流域洪水类型、洪水分期和遭遇规律,预判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时,三峡水库6月初至梅雨期结束汛限水位按145 m设置,从梅雨期结束后逐渐提高水位,8月20日后过渡到155 m。③ 在考虑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和气象水文预报的配合下,正常年份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155 m上下浮动,并考虑提前蓄水。④ 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不会增加防洪风险和库区淤积风险,对中下游江湖关系和水文情势有利,可显著提高发电、航运、生态保护和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5.
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1号冰川与土尤克苏冰川物质平衡观察表示80年代比以前出现大的亏损。青海湖与伊赛克湖在近百年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从小冰期最盛时以来,乌鲁木齐河谷中冰川面积已缩去44%。上述及其他冰川与湖泊变化证据清楚地指示本世纪气候干暖化趋势增强了,并可能延续到下世纪初。但如由于CO_2及其他痕量气体增加所致的温室效应使下世纪重现全新世早、中期那样的高温,则亚洲中部有可能转为潮湿。  相似文献   
106.
水位衰减方程在井流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稳定井流试验法进行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时,常涉及水位降深值的校正问题,究竟是否需要以及各种条件下如何校正,在各类教科书并水文地质有关手册中均无详细讨论。为此,本人根据几年的工作实践,以地下水位衰减方程为基础,引出一个比较简便合理的计算公式,供予同行参考并验正。  相似文献   
107.
108.
用变化的特征差分格式进行水位推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寿红 《水文》1989,(3):14-19
笔者就高洪期由水位直接推算流量问题,提出了变化的特征差分格式,并证明了在理想条件下格式的稳定性。最后将电算成果与明渠非恒定流理论解及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格式在稳定性、收敛性及精度方面,均具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9.
王锦生 《水文》1989,(4):10-15
本文提出了分析时段平均流量偶然误差的相关系数法和直接计算法。前者利用生成的随机数组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各点误差间的相关系数,与曲线各点标准误差结合,估算时段流量误差。后者则用随机数组分别拟合曲线并推算时段流量,据以估算误差。本文还阐述了时段平均流量的系统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10.
长江南京段设计洪水位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朱元shen 《水文》1989,(5):8-15
南京市的防洪堤设计水位是以1954年下关站实测最高洪水位10.22m作为基础的。但是1954~1983年的29年期间,先后有6年的最高水位突破9.00m,特别是1983年的水位达到9.99m。而在过去的1912~1953年期间,42年中仅只发生过两次,最高仅达到9.29m。为了分析长江南京段洪水位的变化,合理地确定设计水位,很有必要对设计水位作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