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1519篇
测绘学   351篇
大气科学   1717篇
地球物理   788篇
地质学   1676篇
海洋学   66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55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具有窄谱和Weibull波高分布的波群对非线性桩柱系统作用力的统计性质。求得了桩桩的波浪峰力的各种特征值及其比值。指出这些数值不仅是阻力一惯性力参数bH的函数,也随着波群因子而变化。本文模式更具广泛性。文中给出了一系列计算图表,可从理论计算波群作用于桩柱的波浪峰力。  相似文献   
62.
Under artificial LD cycles(6,12,18 L),the elvers of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showed a 24 h cycle of locomotor activity rhythm being most active at light transitions:the eels' activity rose to a primary peak after lights-off,followed by a quiescent period during which they buried into the shelters or lying motionlessly on sand for most of the time,and then reached a secondary peak before lights-on.Elvers could resynchronize their activity rhythm with a new photo cycle within 4 d.Moreover,their activity level at dark pha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the light period was prolonged:higher activity levels during shorter dark period.However,the elvers did not display clearly the existence of a circadian rhythm under constant light or dark conditions.The timing of daily activity rhythm evidenced in the Japanese eels may occur through the action of the LD cycles with a weak participation of an endogenous circadian system.In all the LD cycles,over 99% of the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dark phase,indicating that the eels were always nocturnally active no matter what time of day it might be.Under 12 L conditions,the eels' activity level and the time outside sand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oth at light and dark phases as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0~15 to 20~25 ℃.The activity rhythm pattern(i.e.,two peaks occurring around light transitions) did not apparently change among temperatures.However,in contrast with the primary activity peaks immediately after lights-off at 20 and 25 ℃,the timing of the primary peaks at 10 and 15 ℃ showed a latency of a few hours following lights-off,indicating the inhibiting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on the eels' activity.  相似文献   
63.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海洋能则被认为是可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据理论统计,使用现代技术,每年可从海洋存储的能量中获取相当于1750亿吨以上的标准燃料的能量。可以解决人类今后若千年的能源需求。海洋热能的利用是海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日本已有中型(20~50kW)的海洋热能转换(OTEC)发电装置。目前,美国海洋能开发公司在美国能源部(DOE)  相似文献   
64.
有关水母类、浮游贝类及被囊类的垂直分布,迄今国内的报道还不多,只有陈清潮等(1978)在南海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进行过一些调査工作。但国外早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研究资料很多, Bigelow and Sear(1937),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Totton(1954), Alvarino(1967),Pugh(1974)等对水母类都有较详细的报道;对浮游贝类和被囊类,Stubbing(1938), Tesch(1946), Thompson(1948), Swell(1953), Wormelle(1962)等也作了一些工作。 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学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很多(Bense,1964;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 Moore,Owre, Jones and Dow,1953)。本文仅就我们现有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 本文系根据1978年5月27日-7月3日“金星”号在东经123°-129°,北纬26°30′一32°30′,水深大于80m的测站,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分层采集(层次为0-50m,50-100m,100-250m,250-500m,500-1000m,1000-2000m)所获得的78份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65.
An embedded cylinder is a large-diameter cylinder embedded in a soil foundation. The state of failure of such an embedded cylindrical structure shows large deflection instead of slide and overturn of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type of structure placed on a rubble base or foundation base. The critical value of deflection of the embedded cylindrical structure, which is the maximum allowable deflection for stability calculation of the cylinder, is a vital control valu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n deflection and soil pressures on an embedded cylinder by model experiments, the variations of the angle of rotation θ of a cylinder with effective anti-overturning ratio η and moment MH of thrust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study, the critical value of deflection of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Meanwhile,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deflection of cylinders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66.
研究表明 :腐屑食性鱼类——梭鱼对环境中有机氮的摄入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 ,体重系数显著减少。摄入氮 (CN,mg/ d)与体重 (W,g)和温度 (T,℃ )的数值关系可用如下模型表示 :CN=0 .6 370 W1 .0 642 ln(3.70 0 8T)。体重为 1 0 0 g的梭鱼每日可消耗环境中 332 mg氮有机质。梭鱼氮的吸收效率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而氮的转化效率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体重的增加 ,排泄氮所占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67.
建立我国沿海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国 《海洋通报》2001,20(5):72-75
论述了在我国沿海建立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风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有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监测的方法和原理,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永久GPS陆海垂直运动监测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8.
氮(N)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元素,N循环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促进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的N循环亦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海洋中的N循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主要对海洋沉积物中的N循环过程进行了阐述,包括海洋沉积物中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中N与生物生产过程的关系、早期成岩作用及N的去营养化、沉积物中N循环及其控制机制、颗粒N的形成及其功能、N与其他生源要素循环的关系)及沉积物中N循环的研究方法等,以期对进一步开展N循环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9.
利用1997-1999年间8月份台湾海峡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水光学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类型、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水光学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类型主要分为5种,大部分随深度而递增;光学衰减系数等值线基本与岸线平行,水平梯度自北向南、自近岸向外海递减,近岸等值线密集,而外海稀疏;影响台湾海峡光学衰减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县浮物质(主要含浮游生物)和海流运动。  相似文献   
70.
本文采用1981年8月和10月浙江近海上升流调查中一条断面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管水母、水螅水母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双生水母、拟细浅室水母、五角水母等的垂直分布,以及一些重要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区水母类及其优势种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变化与浙江沿岸上升流和台湾暖流的盛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