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0篇
  免费   1928篇
  国内免费   1691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43篇
地质学   9425篇
海洋学   1233篇
综合类   468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通过钻孔和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综合对比,对黄河三角洲北部与埕岛油田海底工程密切相关的浅地层剖面结构进行细分,划分出末次冰期低海面以来的5套沉积相层和6个地震相层.分析表明,本区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是由其特殊的沉积结构和复杂的动力环境造成的,尤其是工程软弱层的存在造成三角洲前缘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2.
以前的研究表明密度和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可用来精确计算储层的天然气饱和度。传统的气体储层中开发的用于天然气饱和度计算的密度-磁共振法也可用于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分析。在不使用复杂方程或假设的情况下,基于经验方程,密度-磁共振方法可得到精确的地层孔隙度、气体和(或)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本文通过密度-磁共振响应方法来识别Mallik 5L-38井所穿沉积剖面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带。结果证明密度-磁共振方法可以计算经气体校正后的孔隙度和精确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3.
104.
韩国西南白垩系最下部Kyokpori组的漂砾沉积物研究*S,B.Kim等1.引言(扇)三角洲陡坡上粗粒沉积物的水下沉积过程由各种非粘性沉积运动所共同控制,包括无粘性碎屑流、碎屑崩坍和高密集度的浊流(评论,见Nemec,1990)。这些推论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05.
106.
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及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验2”号调查船1987-1991年测得的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论述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构造层划分、时代属性与分布特征。提出本区自白恶纪中期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两个裂谷作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107.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 NYSB ), which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ement of North China (Huabei) continental block, is a typical continental Mesozoic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sea area. Its Mesozoic basin is a residual basin, below which there is probably a larger Paleozoic sedimentary bas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comprises four sags and three uplifts. Of them, the eastern sag is a Mesozoic Cenozoic sedimentary sag in NYSB and has the biggest sediment thickness; the current Korean drilling well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sag. This sag is comparatively rich in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thus has a relatively good petroleum prospect in the sea. The central sag has also accommodated thick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seri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namely, black shales of the Paleogen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The princip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NYSB are the Mesozoic black shale. According to the drilling data of Korea, the black shales of the Paleogen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have all come up to the standards of good and mature source rocks. The NYSB owns an intact system of oil generation, reservoir and capping rocks that can help hydrocarbon to form in the basin and thus it has the great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s is mainly considered to be in the Cretaceous and then in the Jurassic.  相似文献   
108.
东营市东辛2-4井磁性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东辛2—4井岩心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整段岩心呈现以正极性为主的混合极性特征。自上而下划分的布容、松山、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时和布容极性时内清晰显示出的哥德堡和布莱克亚时的界限分别位于井深28.0m、161.0m、274.5m和452.0m。据黄河口南北5个钻孔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长江口、苏北盆地和东营地区,吉尔伯特、高斯和布容极性时的沉积速度较快,松山极性时较慢或近于缺失;黄河口以北至河北地区,高斯极性时地层不发育,吉尔伯特、松山和布容极性时则较厚,表明它们所处的构造单元、地质基础和沉积环境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9.
台湾岛及其邻域地层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碰撞造山带作为世界上最年青的造山带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它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处,东北面为东北-近东西走向的琉球沟-弧-盆系,东侧为西北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向南为近南北走向的吕宋岛弧,并与冲绳海槽和马尼拉海沟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从而造就了众多形态复杂、成因各异的区域地层和构造现象。台湾岛自东向西可划分为海岸山脉带、台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山麓带和沿海平原带五个构造-沉积单元。以台东纵谷为界,两侧在地形地貌、地层组成、岩石性质、重力、磁力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上均表现为明显不同,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构造单元,西侧属于欧亚板块的中国大陆边缘,东侧的海岸山脉带则是北吕宋火山岛弧的向北延伸。  相似文献   
110.
1997年10月,在巴基斯坦外海的聚合大陆边缘得到了新的垂直入射、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似海底反射(BSR)是横穿整个大陆边缘至阿曼海湾的最突出的反射特征。一般这一反射同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的期望深度相一致。增生棱柱体上的BSR是一个清晰的反极性反射,且BSR之下的地层表现出反射率增强,这表明地层间存在被捕获的气体。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反演在BSR深度处产生约200m厚的低速带。利用Born展开式,可根据反褶积和平衡处理后的单道数据来计算带限阻抗记录,结果表明BSR处的速度下降约200ms^-1。在朝海岸方向的CDP4400处,Minshull和White(1989)等人得到一个约600ms^-1的速度倒置,此结果表明BSR的特征在越过巴基斯坦外海大陆边缘时显著变化。海湾下的BSR出现在相似的海底地层深度,此处的地震反射出现亮点。然而,其反振幅异常小,且BSR下方的反射地层没有表现出反射率增强。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走时反演表明:持续上升的速度暗示了有充足的甲烷以形成游离气和气体水合物,且主要受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的限制。我们认为当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时,这些变异与构造抬升和正在进行的沉积引起的一个渐进过程有关。沉积和抬升造成等温线向上偏移,并因此导致气体水合物的分解,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造成BSR增强。我们的地质调查反映了深海平原以及第一个倾斜盆地内水深分别为3300m和2490m处的BSR属性。CDP4400位于近岸的一个隐伏、隆起演化的盆地内,水深为1730m。因此我们提出,在加积楔内,区域构造抬升与正进行的沉积引致稳定区域的向上偏移造成水合物循环。此外,通过甲烷的深度平流,构造脱水作用可以在稳定区域底部积聚水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