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甲珅  曹军  陶澍 《地理科学》2001,21(5):423-427
测定了中国中、东部地区17种土类45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吸着系数、分子量分布、腐殖酸含量、粘土含量以及土壤pH值,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分布、地域分异和影响吸着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主要天然土壤类型A层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在0.0014-0.0284L/g,中位数为0.0062L/g;研究区吸着系数具有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递降的一般趋势。水热的地域分异是影响土壤A层Ks地域分异的根本因素,pH和WSOC分子量分布是直接影响Ks值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珍珠质是由大于95%的碳酸钙晶体与少量有机大分子组成的生物矿化产物。其中含量小于5%的基质蛋白(mattix protein)对碳酸钙晶体的形成进行严格控制。为深入研究珍珠质基质蛋白对碳酸钙结晶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水提法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珍珠质中提取出水溶性基质(Water Soluble Matrix,WSM),并利用反相HPLC分离得到3个主要蛋白组分(FⅠ—Ⅲ)。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WSM及其3种组分富含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与亮氨酸。体外饱和碳酸钙溶液结晶实验表明,WSM能显著影响体外碳酸钙晶体的形成;其3种组分对碳酸钙晶体形成的作用并不相同:组分FⅠ和组分FⅡ加速晶体的形成。而组分Ⅲ则抑制晶体的形成。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珍珠质中同时存在抑制和促进晶体形成的两种蛋白质因子,推测珍珠质致密有序结构的形成是正、负两种调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地幔的力学性质主要受橄榄石流变性的控制,含水对橄榄石流变性质的影响很大,而橄榄石的水溶性受到温度和铁含量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不同铁含量橄榄石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性实验研究。实验使用的样品为天然橄榄石单晶Fa_(17)和Fa_(24.7)(Fe_(No.)=100×molar Fe/(Mg+Fe))以及人工合成的橄榄石单晶Fa_(22);橄榄石单晶的水溶性实验在300MPa围压和1273~1473K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每隔50K进行一组实验,氧逸度被控制在Ni NiO水平上。实验结束后,对橄榄石单晶沿b面进行双面研磨抛光,用电子探针分析确定橄榄石单晶成分,采用EBSD精确测量橄榄石的单晶方向,使用红外光谱仪(FTIR)的非偏振光路测试橄榄石单晶在b轴上的吸收光谱。对FTIR吸收光谱进行积分得到富铁橄榄石的水溶性实验结果:当温度由1273K升至1473K时,橄榄石单晶Fa_(17)的水溶性变化为600~1200H/10^(6) Si,橄榄石单晶Fa_(24.7)的水溶性变化为1000~1300H/10^(6) Si,人工合成的橄榄石单晶Fa_(22)的水溶性变化为500~900 H/10^(6) Si。因此,相同铁含量橄榄石单晶的水溶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形成的橄榄石的水溶性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百分之一的铁含量的增加,可以导致约百分之十的水溶性的增加。本文所研究的不同铁含量的橄榄石可以为更好地估算上地幔水溶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申岚  谭慧静  宋柏睿  冯涛 《探矿工程》2021,48(S1):243-248
地热开采过程中,考虑到水源补给,地热井一般布置在破碎带或构造带上,在钻井过程中利用水泥进行堵漏,但在钻井完毕后为提高产能必须进行解堵。而常规水泥在对地层封堵后需要恢复储层渗透性时,只能通过采取酸化解堵措施,且解堵恢复能力差。如果利用地热开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制得可降解暂堵水泥体系,简化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有利于降低钻井成本和风险。本文利用G级油井水泥、砂石、增强剂和水溶性纤维制备温敏型暂堵高透水水泥基材料。通过测试材料的抗压强度、孔隙度、密度、凝结时间,以评价其降解效果及基本性能。结果显示,水溶性纤维的加入使水泥抗压强度明显降低,而增强剂可以稍微改善这一缺陷,90 ℃水浴养护后孔隙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隙度不断提升,为水泥基暂堵透水材料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增强剂和纤维都会减少水泥的凝结时间,纤维降低凝结时间的效果更为明显。该材料的研制将简化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有利于降低钻井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25.
2013年夏季华北乡村站点固城大气氨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3年6—8月河北省定兴县固城站的NH3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NH3体积分数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固城站NH3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0.9×10-9~862.9×10-9,平均体积分数为43.9×10-9±65.9×10-9。观测期间PM2.5中NH4+平均质量浓度为 (19.77±33.24) μg·m-3。2013年夏季固城站NH3和NH4+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浓度明显高于华北地区城市站点,说明由于农业施肥等活动导致固城站大气NH3和NH4+质量浓度水平显著提高。夏季NH3体积分数有明显日变化且呈单峰特征。2013年夏季固城站硫氧化率和氨转化率较高,说明SO2和NH3转化为SO42-和NH4+的速率较大。华北地区应加大对由农业活动造成的NH3排放的控制力度,以降低区域二次气溶胶污染。  相似文献   
26.
泡塑吸附分离萃取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的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慧玲  刘建 《岩矿测试》2010,29(4):465-468
试验了在盐酸介质中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分离镓的性能,将该性能用于粉煤灰分离镓的预处理过程,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定量测定镓含量。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在6 mol/L盐酸溶液中,聚氨酯泡沫塑料对镓有良好的吸附性能,90 m in可达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为每克泡塑可吸附42 mg镓;被吸附的镓可用0.5 mol/L氯化铵溶液定量洗脱;用罗丹明B萃取光度法测定镓含量时,镓浓度在0~1.0μg/mL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08 mg/L。测定粉煤灰样品中镓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103%~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20)为1.5%,富集分离效果明显,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27.
利用蒸馏水和10%KCl溶液先后多次反复对铵伊利石质矸石粉状样品进行淋滤实验,通过测试淋滤液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探讨水和KCl溶液对铵伊利石层间NH4+离子的溶出行为。研究发现:①铵伊利石夹矸中存在水可溶性氮,这种可溶性氮可能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存在,水对其溶出速度是比较快的,这部分水溶性氮是煤矸石风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氮污染的潜在因子;②铵伊利石矿物晶层中的固定NH4+离子是可以被K+离子所取代出来的,这个取代过程是持续而缓慢的。  相似文献   
28.
29.
30.
在沙尘源区,大气气溶胶粒子主要是地面沙尘来源,沙尘暴发生时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大增,浓度峰值向粗粒径范围移动;在沙尘沉降区日本,当浮尘期时气溶胶粒子有地面沙尘和工业排放物两个来源,形成双峰型分布,当非浮尘期时气溶胶粒子主要以工业排放来源为主,在<2.1 um细粒径范围形成一个峰值.水溶性成分也不相同,沙尘源区粒子以Ca2+、SO42-、Na+、Cl-等沙尘来源离子为主,在3.3~4.7 um形成浓度峰值;沙尘沉降区以NH4+、SO42-、NO3-等工业来源离子为主,在0.65~1.01 um形成峰值.在日本即使是当浮尘时期,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浓度也远远比不上沙尘源区沙尘暴发生时的大气气溶胶浓度.这说明能够到达日本沉降区的气溶胶粒子只是沙尘源区大气气溶胶中的很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