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99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9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自2009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关于印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的通知》(国测成字【2009】1号)以来,在国家局的大力引导下,在各省局的全力支持下,各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都在稳步推进中。2010年6月,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始"天地图·江西"的建设,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天地图·江西"的江西省招商投资服务专题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2.
简要介绍曼地亚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态价值,指出发展曼地亚红豆杉产业,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分析了江西省莲花县曼地亚红豆杉产业现状及规划。提出江西省发展曼地亚红豆杉产业的三项建议:要进行引种曼地亚红豆杉的气候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论证,要采取多种科学措施保证曼地亚红豆杉引种成功,必须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3.
江西会昌岽背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SiO2含量为49.06%~50.14%,K2O含量为1.26%~1.63%.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尤以明显的Nb、Ta亏损为特征;REE总量为(135.5~146.8)×10-6,(La/Yb)N≈10,表现出LREE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且无明显的Eu异常;Sr-Nd同位素具有高(87Sr/86Sr)i(0.70678~0.70695)和低εNd(t)(-2.46~-2.18)的特征.据以上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反映出岽背玄武岩的源区可能为EMⅡ型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较低的Nb/U比值(7~8)暗示该玄武质岩浆在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大陆地壳混染或与俯冲过程有关的物质的加入.岽背玄武岩具有陆缘弧型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会昌地区在晚白垩世晚期(约85 Ma)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该玄武岩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消减作用关系密切.底侵作用可能为会昌地区燕山晚期成矿岩浆的生成提供了流体和热,有利于铜多金属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4.
为了探求江西九江红土地层中所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论文在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的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正构烷烃和一元正脂肪酸的来源及其碳数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西九江红土剖面上部均质红土中正构烷烃的CPI、∑C_(21)~–/∑C_(22)~+及一元正脂肪酸的CPI_L值均大于其下部的网纹红土,且波动较为明显,表明网纹红土的形成气候比其上的均质红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反映了中更新世中期(600~300kaBP)的极端暖湿期;正构烷烃的∑C_(21)~–/∑C_(22)~+、(C_(15)+C_(17)+C_(19))/(C_(27)+C_(29)+C_(31))、(C_(16)+C_(17)+C_(18))/(C_(29)+C_(31)+C_(33))、C_(17)/C_(31)在剖面上表现出一致的旋回性变化,反应了江西九江中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暖旋回变化。结果表明红土地层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古气候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65.
南昌市南部新建县广泛分布由古风沙和现代流沙组成的沙化土地。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新建县南部厚田沙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观察法、描述法和系统调查分析法等定性评价方法对上伏风沙地貌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下覆古风沙的OSL年代、粒度组成及色度参数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亚热带湿润区风沙地貌遗产的美学特征。结果表明:厚田风沙地貌包括现代风沙沉积和晚第四纪古风沙沉积。现代风沙沉积大致始于14 ka B.P.,以纵向沙垄、穹形沙堆、辫状沙堆、平沙地等微地貌形态为主;晚第四纪古风沙沉积时间约为77.0~14.9 ka B.P.,以板状交错层理为主,地层序列丰富,是蕴含古环境演变信息的特殊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风沙地貌具有色彩美、旷远美、形式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特征,具有良好的地学旅游开发价值。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丰富风沙地貌美学研究的内容,也可为中国南方亚热带湿润区风沙地貌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地学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构造环境和成矿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江西德兴地区是我国东部成矿带中的大型矿集区之一,集中了铜厂斑岩铜矿、银山多金属矿和金山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它又处在中国东南部大地构造的关键部位,因此,对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始终与该地区的构造背景及演化相伴随。目前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认识以NW侧的九岭地体与SE侧的怀玉地体沿赣东北深大断裂带的碰撞拼贴为主流;在这两个地体于晚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该地区所经历的主要是板内(陆内)的构造活动。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而德兴地区的中元古界地层成矿元素含量较高,不同程度地为本区铜厂、金山、银山等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研究成果已表明不同的矿床有不同的流体过程:铜厂斑岩铜矿成矿早阶段以岩浆派生流体为主、而晚阶段(主要成矿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大量参与;银山多金属矿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来源;金山金矿的成矿流体则以变质水为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7.
严坤元 《地质论评》1949,14(Z1):41-44
江西矿产,种类甚繁,分布亦广,金属有钨锡铋钼铁?金银铜铅锌锑钴等,非金属有煤瓷土重晶石石膏石墨氟石长石云母硫油页岩等。基中以钨锡灯瓷土铁锰六者蕴藏最富,前四者业已大量开采,后二者则尚未充分开发,其余各项矿产,虽分布零星,或储量不大,但均有注意之价值,堪供小规模之开采。  相似文献   
168.
江西花岗岩之时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坤元 《地质论评》1946,11(Z1):85-94
江西境内花岗岩出露甚多,经近年来之调查,其分布情形,已渐趋明瞭,惟对于分期及时代,各凭所见立言,盖调查范围广狭不同,区内出露地层之完整与缺失,亦不一律,故主张互有出入,兹择能代表之意见,列表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69.
夏湘蓉  劉輝泗 《地质论评》1939,4(Z1):225-230
樂安江有二源:正源曰婺河,出婺源縣北境;東源曰洎水,出德■玉山二縣間之叢山中(即懷玉山脈)。二水會於樂平縣  相似文献   
17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雷电监测资料,对2014—2016年江西出现的22次强雷电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强雷电天气易出现在赣北北部、南昌附近、上饶地区和吉安西部等区域;强雷电天气出现的环境背景场可分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低涡切变型和台风外围型,最显著的特征是中高空经常伴有干冷舌侵入低层暖湿区;多项对流指数可以预测出现强雷电天气的可能性;雷达回波和雷电强度关系密切,回波类型以带状和块状为主;雷电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产生强雷电的回波要具备强度大于50 dBz、强回波中心密实、强回波边缘梯度大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