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概述了沈阳市降水概率预报服务系统的研制过程、技术路线、程序实现和降水概率预报的Brier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52.
电阻率层析成像在沈阳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沈阳市活断层探测中应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取得的结果。,认为应用该方法在目标区可以较准确地探测断层的几何结构和物理特征,为沈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物探依据。  相似文献   
53.
经测定,沈阳市土壤铅含量范围为22~2910.600m g/kg,平均值是270.297m g/kg。铅污染比较严重且空间变化大,局地污染非常严重。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沈阳市土壤铅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沈阳市土壤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利用半方差函数的结果进行克里格插值得到土壤铅含量的分布图。沈阳市有 6个土壤铅污染中心,其中以铁西区和太原街的污染比较突出。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污灌是沈阳市铅污染的三大污染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铁西区属于极高风险区,儿童铅中毒的潜在风险非常大。  相似文献   
54.
吴应科 《中国岩溶》2003,22(4):257-257
中国科协年会于2003年9月13—16日在沈阳市召开,是非典后最大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也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全国各省市、各全国性学术团体选派出代表4000余人,还有120多位院士参加了会议。路甬祥、韩启德、陈至立、闻世震、薄熙来等国家和辽宁省领  相似文献   
55.
沈阳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47~2000年沈阳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对气温距平求直线回归方程和10a滑动平均值的方法,分析沈阳近50a的气温变化情况,结果为:沈阳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56.
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李团胜  肖笃宁 《地理科学》2002,22(6):717-723
景观结构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景观结构指数多是针对农业景观和林业景观提出来的。应用GIS技术,对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是:景观多样性指数2.847,优势度指数1.059,聚集度指数0.803,均匀度指数58.2%,斑块密度3.7个/km^2,一环内斑块密度8.825个/km^2,道路密度5.52km/km^2,水系密度0.198km/km^2。结论是:目前常用的景观指数适于城市景观。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过多,市政设施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严重不足。在空间布局上,工业用地点据区位条件好的市中心地带,所以,用地结构必须调整。  相似文献   
57.
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基于遥感手段获取的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数据,对SLEUTH城市扩展模型进行校正,对未来(2005~2030年)不同管理情景下的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在三种管理情景下,未来的沈阳市城市建设用地都将持续增加,大量的耕地资源被侵占;但不同管理情景下,城市景观格局和区域面临的景观生态风险却表现出明显差异。SLEUTH模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沈阳市不同土地利用政策、规划方案等对未来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潜在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城市增长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8.
从精细尺度上研究城市功能区分布与人口活动规律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调节城市内部资源配置、安排城市设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根据核密度估计原理,基于兴趣点(POI)数据探索沈阳市中心功能区分布情况,通过解读多时相百度热力图数据,探索工作日和周末城区人口时空分布规律,即从城市人口活动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2个角度解读沈阳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组织形式。借助SPSS 20.0分析人口热度和设施分布的相关性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要结论如下:① 沈阳市城市活力区呈现多中心分布模式,大多位于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或者城市功能复合中心。② 工作日人口高热区空间分布较周末更为分散,面积较大,早晚波动较大。周末人口高热区主要集中在商业中心和城市复合功能区且白天存在较大波动。③ 功能区分布与人口热度显著相关,其中生活服务设施、金融设施、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和景点设施是工作日人口热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教育设施、餐饮设施、交通设施、金融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周末人口热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9.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当今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地学界、生物学界、环境学界等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特别是对大城市的土地类型变化研究,有利于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变化规律。本文利用沈阳市1990、2000、2010年3期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经过空间配准、相对辐射校正、图像增强等预处理,分别对3期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土地类型转换信息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2]。结果表明,20年间沈阳市土地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建筑用地的转变,其中1990—2000年,耕地和建筑用地均有缓慢增加;而2000—2010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建筑用地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本文成果对沈阳市未来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沈阳市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既实现了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和耕地质量提高,又保证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强,也确保了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废弃地逐渐增多.因此,适时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模式研究,科学合理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使土地整理复垦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废弃矿山和村屯改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既满足了沈阳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沈阳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