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1篇
  免费   3664篇
  国内免费   3971篇
测绘学   295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1673篇
地质学   12353篇
海洋学   4582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875篇
自然地理   1729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71篇
  2015年   626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883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928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582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590篇
  1999年   538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525篇
  1996年   553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455篇
  1993年   382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69篇
  1990年   344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6篇
  1950年   3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研究了南极罗斯海地区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并检测了菌株胞外酶活性,为开发利用南极资源奠定基础。采用Zobell2216E培养基、土豆培养基(PDA)及稀释平板划线法分离并获得纯培养的细菌和真菌,分别通过16SrDNA、18S/ITS序列鉴定分析了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从南极罗斯海沉积物样品中获得78株细菌和54株真菌,细菌、真菌的优势菌株分别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枝孢属(Cladosporium);78株细菌菌株中有2株与模式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小于97%,可能是潜在的细菌新物种。细菌API20NE生理生化和真菌产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获得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可检测到胞外水解酶活性。本研究丰富了南极可培养微生物资源,为南极罗斯海地区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以及南极微生物资源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群  陈文 《极地研究》2020,32(3):290-300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以及反映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可能联系和其中涉及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偏强年,南极半岛-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增加,罗斯海外围海冰密集度减少,反之亦然。通过定义一个反映上述变化的南极海冰偶极子指数,我们发现其与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AAO密切相联系的绕极急流的非对称性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AAO强度较强时,西风急流在南极半岛-威德尔海一带向南偏转,在罗斯海附近向北偏转,引起暖空气易于进入南极半岛-威德尔海,而更多的冷空气进入罗斯海外围,从而造成海冰分布的偶极子结构。而当AAO为负位相时,情况与上述相反。对流层AAO模态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可能在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两者的联系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太阳活动影响AAO的信号很可能源于平流层温度的响应,再通过对流层的平均经圈环流的调整,大气质量得以重新分布,在太阳活动偏强年,对流层低层易于出现负的AAO型响应。  相似文献   
13.
熔壳是陨石在穿过大气层时因摩擦发热熔融所形成的表层皮壳。由于进入速度差异和大气层的结构变化,陨石可能产生不同的熔壳结构特征和类型,因此,熔壳的研究对探索陨石穿过大气层过程和反映当时的大气层结构具有一定意义。因为南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很多南极陨石样品保存了原始或完整的熔壳结构,因此,南极陨石是研究熔壳的理想对象。GRV 090196是H5型普通球粒陨石,具有完整的熔壳结构,而且存在定向飞行的特征,前后存在结构不同和厚薄不一的熔壳,即四层结构的Ⅰ号熔壳(1.3mm厚)和二层结构的Ⅱ号熔壳(0.4 mm厚),是一块研究熔壳形成过程的理想样品。本文对GRV 090196的熔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对熔壳成因进行了讨论。Ⅰ号熔壳由外向里分为四个不同结构层。第一和第二层主要由辉石质玻璃质组成,可见橄榄石斑晶,说明发生了完全熔融和重结晶。这两层熔壳橄榄石斑晶的形态与成分有明显的差别,表明它们为二次熔融体的冷凝形成。第三层熔壳发生部分熔融,大部分矿物颗粒发生圆化,其中含有少量气泡。第四层熔壳产生热变质,单偏光下不透明,反光下发黑,这可能是高温还原的暗化现象,该层岩石结构特征与陨石内部相似。Ⅱ号熔壳由外向里分为三层,第一层硅酸盐颗粒发生过部分熔融且可见大量金属颗粒,第二、三层特征与Ⅰ号熔壳三、四层基本相同。通过对比研究,我们认为熔壳可以由陨石熔融物堆积作用产生并且可以利用其判断陨石降落的方向性。Ⅰ号熔壳存在两层玻璃质层且橄榄石斑晶发生了重结晶,判断在陨石降落过程中,陨石头部因摩擦发热而产生的熔融物质受到气流驱动而在陨石定向飞行的尾部产生堆积,二次熔体的形成可能反映了该陨石运行时穿过两层密度相对大的大气结构层,而Ⅱ号熔壳位于陨石的前侧部,熔化物质仅有少量保留,形成了很薄的玻璃质熔壳。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测定了博斯腾湖沉积岩心~(210)Pb、~(228)Th和核试验释放核素~(239,240)Pu、~3H的分布,并据~(210)Pb、~(228)Th、~(239,240)Pu的结果估算湖泊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31cm/a,0.26cm/a和0.33cm/a。它表明该湖泊近百年来沉积环境十分稳定。沉积物岩心极好地保存了人类大气核试验的历史记录。~(239,240)Pu分布在1963±2出现峰值,与60年代核试验高峰期相当吻合。沉积物孔隙水~3H分布的峰值出现在1969年,与湖水的混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Bacteriaandtheiractivitiesplayanimportantroleintheelementalbiogeochemicalcyclesandenergytransformingintheocean (Zhenetal.1 997) .DortchandPackard(1 989) proposedthatfoodwebsintheeutrophicwatersaredominatedbythebiomassofprimaryproducerswhilefoodwebsintheoligotrophicwatersaredominatedbythebiomassofmicrobes.Heterotrophicbacteriahadbeenshowntoplayanimportantroleinthedecompositionoflarge ,rapidlysinkingorganicparticleswithinandbelowtheeuphot iczone ,andfurthertoaffecttheelementaldyn…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The metasediments in the Chamba region experienced three phases of deformation: DF1, DF2 and DF3.Folded quartz veins are co-folded with the F2 crenulation folds. Their geometric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is studied by microstructures and shortening adjacent to the discrete crenulation cleavage, S2. Microstructures of folded vein segments, their geometric changes and truncation to cleavage (S2) are mainly due to pressure-solution phenomena and the estimated volume loss from reconstructed vein segments range from 16 to 25.5%,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volume decrease (26%) calculated from the polydeformed slates of North Wales areas.  相似文献   
20.
The 2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 was held in the Convention Centre of the Grand Hotel Adriatic, in a small touristic town Opatija, located on the eastern Adriatic coast where Central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meet. It was the second IAS Meeting held in Croatia--the first one, 4th IAS Regional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 was held in Split in 1983. The Meeting in Opatija was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Zagreb) and the Croatian Geological Society. The sponsor wa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Reoublic of Croa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