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9篇
  免费   1983篇
  国内免费   2052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9133篇
海洋学   1519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490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舟山马岙峡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和峡道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舟山本岛北部马岙峡道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以及对马岙岸段岸滩的现场踏勘结果,分析了马岙峡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峡道效应。文章认为,受峡道地形限制,马岙岸段水流呈现显著的往复流特性,潮流流速较强,水体含沙量较低,泥沙淤积较弱,岸滩处于冲淤平衡状态;受峡道内涨落潮流分流和汇流的共同作用,马岙小泥糊礁附近发育水下沙嘴,该沙嘴是以落潮流作用为主形成的浅滩,受涨潮流改造而形成的,并将在涨落潮流作用下逐渐增长,形成连岛沙嘴,使小泥糊礁附近岸线发展成弧形岸线,并达成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82.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83.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东海海洋地质调査以来,在海底经常能发现河流、河口沉积物以及与水道相似的负地形、称为古河道、古三角洲或古河口等(李全兴,1990;金翔龙,1992;石斯器等,1989;秦蕴珊等、1987)第四纪气候频繁波动,造成陆架上尤其是外陆架上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频繁交替,因此有不同时期的古三角洲和古河道保留,沉溺的古河道在我国陆架海底的不少地区均有发现。由于海底沉积作用的不均衡性,埋藏较浅的沉溺河谷从地形特征上依稀可辨,埋藏较深的在海底表面则渺无踪迹,只有借助于高分辦率的地球物理测量,才能发现其踪迹。 晚更新世末期,长江、黄河是否流经东海陆架区进入冲绳海槽,虽有不少作者论述,但终因缺少系统的实测资料而未取得共识。长江、黄河在历史上每年向大海输入巨量泥沙,加快了海淤积和推进速度,但古长江三角洲也应该是体积大、构造特征明显的大型堆积体,然而至今尚未有这方面的报道。 作者对冲绳海槽北部进行大面积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分析中,发现在陆架外缘坡折线附近,近海底表面处存在大面积斜层理三角洲沉积结构,这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自我国的大河(黄河/长江)从冲绳海槽入海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4.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遍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相似文献   
85.
86.
87.
北海盆地第三纪深海扇的定量分析T.Reynolds深海扇内富存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因此,无论是从扇容积作为石油储层还是在生产期提供水的补给方面来说,它们的规模、几何形态、砂的体积、纯砂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及砂的连通性都是石油工业的关键问题。但是,至今深...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生物、粒度、重矿物、微量元素和~(14)C测年等分析,研究上更新统上段暗绿色硬土层的沉积特征和成因。根据孢粉组合和~(14)C测年资料确定该硬土层为玉木冰期末期产物。从硬土层的分布广、厚度小、底面倾斜等特点和生物、粒度、重矿物等特征分析,属河漫滩洼地沉积或河漫滩型湖沼沉积。上海东部地下30m以内有一层硬土层(Q_3~3);上海西部有两层硬土层,第一硬土层属全新统,第二硬土层属上更新统上段。  相似文献   
89.
90.
琼州海峡北岸西部地区构造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强  詹文欢 《热带海洋》1990,9(3):100-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