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1536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渤海湾西南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处于岸滩蚀退状态,利用ECOMSE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港口工程建设对水动力和海底蚀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岸海域-2 m等深线以内以侵蚀为主,侵蚀速率一般小于10 cm/a;-2~-6 m等深线以淤积为主,淤积速率一般在10 cm/a以下,局部大于20 cm/a,-6 m等深线侵蚀速率小于10 cm/a。黄骅港导沙堤建设后淤积区整体向海扩展,延伸至约-8 m等深线,面积增加约5.4%;航道最大淤积速率由61.9 cm/a减小为46.8 cm/a;导沙堤堤头受挑流作用冲刷速率达到29.7~30.2 cm/a。  相似文献   
112.
文章总结了振冲密实桩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指出振冲密实桩加固沙土软地基可以提高地基土强度,消除液化,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3.
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近40年来孤东近岸的演变过程,以研究区剖面水深地形、Landsat影像和利津站水沙数据为数据源,采用遥感技术及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区域岸线及面积变化进行监测计算,并分析1976—1986年、1986—1996年、1996—2002年、2002—2014年4个不同阶段的冲淤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孤东近岸经历"强淤积-冲淤平衡-侵蚀-强侵蚀"4个阶段。孤东近岸海域由淤积向侵蚀转变始于1996年,且在2002—2014年间侵蚀最为严重,大部分近岸海域蚀深达到6~8 m,侵蚀最大深度超过8 m;(2)等深线变化时空差异明显,蚀退最先出现在北侧,且近岸5 m水深区域内冲淤变化较水深10 m内敏感;(3)研究区近岸侵蚀,离岸淤积,剖面冲淤平衡位置由CS19剖面的11 m水深变化到CS21剖面的5m水深;(4)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河口人工改汊、孤东大堤建设和海洋动力作用都对孤东近岸的冲淤演变产生影响,维持研究区冲淤平衡的年均来沙阈值为3.78亿t/a。通过此来进一步探究孤东近岸演变进程,为孤东近岸防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4.
港池的布局会改变其周边海域水动力条件及其泥沙冲淤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影响程度,本文以山东日照豪迈重工临港厂区运输码头的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MIKE21/3 Integrated Models,建立了潮流和波浪耦合作用下的泥沙输移数值模型,对该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波浪、潮流和泥沙输移的数值模拟。同时采用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拟合较好,表明MIKE21能有效地模拟运输码头及其周围海域潮流的变化过程。以日照豪迈重工临港厂区运输码头为依托,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改造方案下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冲淤状况。结果表明:港池布局对水动力条件影响甚微,对地形地貌冲淤影响较大;模拟结果确定港池南向开口为最佳改造方案,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是一种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验水流速度剖面的仪器,它是近十几年才发展和应用于河流流量测验的新的流量测验方法。ADCP在流量测验过程中,能同时测出水深数据,但由于声束角的存在,其所测水深数据并不十分准确,通过导出数据、投影转换、坐标及高程求解等步骤,可以求得河床精确位置所对应的高程,从而建立河床的DEM,扩展其用途。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藏东南部泥石流堵河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型试验对泥石流入汇主河后堵塞坝形成过程以及堵塞坝体溃决后主河河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历时3个月,共13组试验。在支主沟交汇角为9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支沟泥石流容重、支主沟的流量比和动量比,建立了泥石流堵河的判别公式,当r>1 001.16时容易发生堵河现象,并对培龙沟两次泥石流堵河事件进行了判定;定义了主河的束窄率S与主河流速变异系数Fv,并发现了主河的束窄率与支主沟动量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主河稳定后的平均宽度与流速变异系数之间存在幂的关系。该实验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堵塞坝形成的过程,结果比较合理,并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7.
1976年黄河改道从水清沟入海后,黄河三角洲前沿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的海底地形遭受强烈侵蚀,岸滩不断蚀退。黄河三角洲强侵蚀岸段岸线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该区最大侵蚀深度达7.5 m,其强侵蚀区中心位置经历了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的过程,范围不断缩小,目前局部地区已发生淤积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从冲淤并存和以侵蚀为主向冲淤平衡过渡的现象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8.
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动态及演变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淤积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表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以细颗粒的粉砂为主,呈松散—稍密状态,孔隙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到海洋动力侵蚀造成海岸蚀退。随着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增多,使黄河来水来砂量逐年递减,在黄河淤积和海洋动力交互或共同影响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迅速地发生着淤进蚀退交替的演变。自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走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总体处于淤进状态。对河口地区1986—2004年间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关岸线位置的原始数据间存在近似的二元一次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2005—2010年河口地区海岸线形态进行了演变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黄河三角洲原河口沙嘴前端处于蚀退状态,而北汊1流路附近有一直淤进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9.
根据历年卫星遥感资料和水深资料,对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叶瓣体演化和海底冲淤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形成初期河口三角洲快速堆积,淤积中心厚度14m,1984年后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变缓,河口沙咀在波浪、潮流及科氏力作用下变得细长,并逐渐南偏,莱州湾内出现大面积的淤积,1996年黄河口人工改道后,在新河口处形成淤积中心,厚度4.5m。废弃三角洲遭受冲刷,原淤积中心成为冲刷中心。  相似文献   
120.
高台车站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台车站断裂属于河西走廊内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6km、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比北缘断裂更新的现代活动断裂。高台车站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变化为低角度。高台车站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在近两万年以来的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期间,该断裂可能发生过5期明显的新构造活动,活动时间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迁移性特点,最新一次在2.0~3.0ka左右,与高台地震时间是吻合的,它是高台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