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0篇
  免费   2079篇
  国内免费   2075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563篇
地质学   9458篇
海洋学   1500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546篇
自然地理   71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本文讨论利用声学遥测方法进行海底沉积物分类的目的,用途及该项技术的发展背影和现状。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用于浅,表层沉积物分类的声学遥测方法,包括选通等幅脉冲,宽频带脉冲,连续线性扫频脉冲等正入射方法和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等斜入射方法。  相似文献   
153.
秦蕴珊,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并编绘了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被国内…  相似文献   
154.
155.
杭州湾南岸潮滩的~(210)Pb分布及其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南岸潮滩的~(210)Pb垂向分布具有随深度波动的特征。湖滩颗粒物在吸附模拟系统中的~(210)Pb分配系数,主要受颗粒物含量的影响。本文从潮滩沉积~(210)Pb初始比度在低于平衡点一侧波动的机理,以及被沉积间断所分隔的有效封闭段的存在出发,提出选择常态沉积层的高~(210)Pb比度窗口,建立以CIC模式估计潮滩沉积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6.
157.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elf-burial of a pipeline trench is develope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of a pipeline trench under steady-current or oscillatory-flow conditions are simulated with/without a pipeline inside the trench. The oscillatory flow in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action of waves. The two-dimensional Reynolds-averaged continuity an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the standard k-e turbulence closure, as well as the sediment transport equations, are solv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n a eurvilirrear coordinate system. Both bed and suspended load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re included in the morphological model. Because of the lack of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backfilling of pipeline trenches, the numericalmodel is firstly verified against three closely-relevant experiments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 detailed measurement of the channel migration phenomenon under steady currents is employ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integral performance of themodel. The two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U-tube test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s ability in predicting oscillatory flows. Different time-marching schemes are employed for the morphological computation under unidirectional and oscillatory conditions. It is found that vortex motions within the tren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nch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8.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渤海湾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迁移与演化、烃源岩与储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内的勘探现状分析了渤海湾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远景。认为盆地内凸起、低凸起以上第三系为主体,伴有东营组和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渤海油气勘探最现实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9.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系统描述钙质超微化石在南海表层沉积中的分布特征,对遍布南海的175个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相差很大,从0—3.8×1010个.g-1不等。平面上将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21属28种,以Emiliania huxleyi、Florisphaera profunda和Gephyrocapsa oceanica为优势种,其中Florisphaera profunda占据绝对优势。南海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14°N线南北两边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存在差异;二是南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片海域为最高,并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趋势。对影响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的水深、上升流与营养盐、陆源物质稀释作用、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因素作了讨论,并根据钙质超微化石随水深的变化推测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应在4 000m左右。  相似文献   
160.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博湖坳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三工河组的层序地层榕架,将其划分为J1s3、J1s2和JJ1s13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南缘陡坡带、北缘缓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湖扩与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构成以扇三角洲、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为主.在建立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