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2052篇
海洋学   184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地学前缘》2017,(4):268-283
青藏高原和南海分别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是地理位置紧邻的两个特殊地质单元。纵观青藏高原的隆升、挤出与南海的动力演化过程,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耦合性,而红河断裂带作为二者之间的纽带,直接控制了南海西北部陆缘岩石圈裂解及盆地的构造迁移和演化过程,并制约了盆地沉积地层充填和烃源岩的形成、分布,使得青藏高原与南海西北部盆地构成最为显著的盆-山耦合体系。由于区域动力背景的多层次性、多因素性及多变性,对于南海多期次多轴向复杂的构造特征及南海西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与高原隆升、块体挤出的时空关系,至今无法给出完美的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试图理清青藏隆升、挤出与南海形成演化过程的关系,总结现阶段研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对青藏隆升、块体挤出与南海盆地演化三者关系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962.
通过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与原油类型分布及其来源、源-储配置关系的系统分析,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下段致密油系统的自生自储与层控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咸水湖相沉积中的不同岩性均有不同含量的原始有机质,其中的泥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最高,为主力烃源岩,母质类型具倾油特征,处于生油阶段。位于烃源岩层系内的砂岩类与碳酸盐岩类储集层主要为低孔低渗-致密背景,含油性与物性差异存在密切关系。源-储配置表现为互层和泥包砂特征,具有源、储邻近叠置分布的致密油聚集条件。芦草沟组上、下段的原油物性与地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主要来自邻近层段烃源岩。综合研究认为吉木萨尔凹陷内芦草沟组具有就近运移、自生自储的层控致密油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63.
渤海湾盆地海域断陷湖盆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及原油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C30TPP)具有两个异构体,能有效地区分渤海湾盆地海域歧口凹陷沙三段(Es3)烃源岩和沙一段(Es1)烃源岩形成的混源原油,是湖相原油的油源对比研究中的新分子化石。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与水体盐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越高,其丰度越高。随热演化程度增大,原油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丰度逐渐降低。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具有湖相有机质输入的很强专属性,可用于判识湖相原油研究,在研究湖相沉积环境有机质的油源对比、沉积环境及热演化规律中具有重要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64.
杨可薪  肖军  王宇  宁霄洋 《沉积学报》2017,35(3):600-610
通过钻井、测井、岩芯及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致密油特征与聚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致密油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及湖相区,储集层属于片状浊流形成的致密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局部可达到15%,渗透率普遍小于0.1×10-3 μm2。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微裂缝等,孔隙直径分布在5~200 μm,孔喉半径小于0.5 μm。烃源岩是青山口组一段和二段湖相泥岩,具有广覆式分布特点,干酪根为Ⅰ型或Ⅱ1型,平均有机碳含量(TOC)为1%~3%,热成熟度(Ro)为0.9%~1.1%,属优质成熟烃源岩。聚集模式为储层平面上大面积连续分布,无明显边界,纵向上储层与源岩交互叠置形成千层饼状,具有紧密接触的源储共生型成藏组合。因此,致密油聚集宏观上受成熟烃源岩控制,其次取决于致密储层分布。致密油储层普遍超压,含油级别为油斑和油迹,不存在油浸和富含油,原油属于低黏度轻质原油,单井无自然产能,采取水平钻井并进行大规模分段体积压裂才能获得工业产能。对其沉积及聚集模式的认识为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勘探拓展了新的空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岩芯、薄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在识别各级次基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44个短期旋回,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总结地球化学、岩性、沉积构造、电性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古生物化石、测井等资料,以识别沉积相标志为主,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复杂多变,在机械、化学、生物等沉积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由细粒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构成的混积岩层。芦草沟组发育上、下两个致密油甜点体,上甜点体(SSC37-SSC42)为咸化湖相沉积,微相类型以滩坝为主;下甜点体(SSC6-SSC17)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微相类型为席状砂、远砂坝等。利用开发试验区及水平井部署区的井多、井密的有利条件,对沉积相边界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平面微相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优质甜点以滩坝主体微相为主,主要集中发育在凹陷中心低隆起处。  相似文献   
966.
雷俊杰  吴颖 《江苏地质》2017,41(4):542-547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油气勘探的不断推进,加深长6油层组石油运移、成藏的认识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十分必要。通过对黄陵地区延长组流体过剩的计算,以及运移通道、运移方向和长 6油藏形成时油气运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陵地区长7油层组具有远大于长6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分布,两者之间过剩压力差平均为344 MPa,过剩压力差值为长 7 油气向长6 油层组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从长7烃源岩排出后,在过剩压力驱动下沿通道体系向优质砂体展布上倾方向孔隙剩余压力的减小方向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67.
通化盆地是发育在中生代基底之上的断陷盆地,勘探程度低,在该盆地三棵榆树凹陷钻探的通地1井发现油气显示,但油气来源尚不清楚,制约着盆地后续油气资源勘探部署工作。本文通过对通地1井原油和岩心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分析对比,发现通地1井原油与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黑色泥质烃源岩具有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三棵榆树凹陷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烃源岩,也可能来自亨通山组烃源岩,这一成果扩展了通化盆地及周缘油气勘探领域,为通化盆地下一步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和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8.
以松辽盆地北部为研究区域,以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外页岩油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典型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数据分析等,对研究区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烃源岩、脆性及地应力特征七方面页岩油评价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具有页岩油发育的有利石油地质条件,其中古龙凹陷为页岩油的有利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69.
辽宁金羊盆地羊D1井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羊D1"井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火山岩中见多处油气显示,取得了油气新发现。对该井已发现的2件油砂样品中的原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2个油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现为链烷烃呈现出单峰态的分布,主峰碳数分别为C_(21)和C_(22),无明显奇碳数优势,姥植比值低;萜类化合物表现为,三环萜烷以C_(23)为主峰呈正态分布,C_(24)四环萜烷与C_(26)三环萜烷丰度相当,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类化合物表现为规则甾烷相对含量关系为C_(27)C_(29)C_(28),以C_(27)甾烷占优势的不对称"V"形分布。这些指标总体指示,原油为成熟油,对应烃源岩沉积于偏还原性的湖相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陆源高等植物也具有一定贡献。通过和周边的北票组烃源岩进行油岩对比研究发现,油砂样品中的原油可能来自于盆地内下伏的下侏罗统北票组烃源岩的贡献。研究结果说明,北票组在金羊盆地分布广泛,其烃源岩可能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金羊盆地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970.
首次在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沥青。从沥青有机碳含量、族组分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综合研究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3.42%~75.01%,显示其有较高的沥青含量;族组成中重烃组分(非烃+沥青质)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芳香烃,饱和烃质量分数最低。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沥青的成熟度较高,沥青母岩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其有机母质主要为混合来源,特别是藻类做出了重要贡献。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指标进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沥青可能来源于索瓦组泥岩。该研究成果对南羌塘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