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2052篇
海洋学   184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庆油田在1988~2003年期间,先后两期联合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方法>和<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简称"油储"项目,产学研结合,推动了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的发展;1999年~2002年,又与中国科学院联手,联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创造性地催熟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本文着重阐述笔者直接参与"油储""产学研"十年研究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大庆油田中浅层岩性油藏、深层天然气和海拉尔复杂断块等三大勘探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文中也介绍了"油储"项目对大庆油田人才培养的业绩.  相似文献   
99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的车89井在新近系沙湾组地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斜坡带新近系勘探开辟了新的领域.车排子地区与四棵树和沙湾二个生烃凹陷毗邻,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具有形成混源原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车89井新近系样品原油碳同位素、族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新近系沙湾组原油与单纯的二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既有某种程度的类似,又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为二者的混源产物.地球化学分析及地质研究表明,古近系乌伦古河组砂岩抽提物与新近系沙湾组原油和砂岩抽提物为同源但不是同期充注,乌伦古河组中的油气在新近系地层沉积前已完成充注,并遭受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和氧化水洗作用,从另一方面证明车89井新近系沙湾组原油不可能来自古近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99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奥陶系原油油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滩海区奥陶系古潜山钻遇工业性高产油气流,使奥陶系古潜山成为南堡油田重要勘探目的层之一,但目前对奥陶系主要产油层中油气的来源问题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原油与古近系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探讨了奥陶系原油的油源。结果表明:南堡油田奥陶系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沙三段烃源岩的相似,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同时,区域性的不整合面、油源断层可以成为沟通奥陶系古潜山储层与沙三段油源的运移通道;奥陶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壳─幔过渡带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岭构造。通过对横跨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获得了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的壳-幔间是以多个薄层过渡的。这些薄层的层厚度2~3km不等,层速度高低相间,总厚度约20km,平均速度较低,接近塔里木盆地下地壳的速度。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的壳-幔间不具有这种特点,其壳-幔间主要表现为一级间断面。而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间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所揭示的辽东台隆-辽河盆地-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的结构似乎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辽河盆地的壳-幔过渡带比较复杂,它由数个薄层叠合而成,总厚度达15km;辽东台隆与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结构十分简单,皆以一级间断面过渡为主。研究认为,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前者为挤压环境,而后者为伸展环境。在挤压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造山带的下面;而在伸展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盆地的下面。壳-幔过渡的复杂程度与构造活动性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圈目前的构造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组煤系地层可否成为该盆地另一套油源岩的问题,历来存有争议。系统的煤岩和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煤中倾油性的壳质组分含量低,基质镜质体的类型也不利于生油,因此,延安组煤系有机质不大可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成油藏  相似文献   
996.
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地史演化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王立全  潘桂棠 《地质学报》1999,73(3):206-218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古特提斯弧后洋盆消亡的俯冲消减杂岩带。弧后洋盆形成于早石碳世-早二叠世。晚泥盆世晚期已具有雏型,早二叠世是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早二叠世 晚期向西俯冲,在金沙江结合带中形成3条消减杂岩带。金沙江弧-盆系于志留纪末在早古生代变质“软基底”的基础上开始生成、发展和演化,经历了泥盆纪弧后裂谷盆地阶段(D)、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弧后洋盆阶段(C1-P1)、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的洋壳俯冲消  相似文献   
997.
周海民  丛良滋 《地球科学》1999,24(6):625-629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则的一个小型叠合型含油气凹陷,中新生代以来,该区经历了4幕裂谷作用演化和1幕构造再活化作用的改造,其4幕裂谷作用包括燕山裂谷二幕发育期、老第三纪始新世一渐新世中期裂谷三幕发育期及老第三纪渐民中期-新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裂谷四幕骐有限元正演中亲一纪中新世中期以来,该区构造性质发生明显转变,即由中新世早期的构造弱期转析的构造活化期,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加剧,拉张作用增强、沉积加速加快、  相似文献   
998.
广西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十万大山盆地内地震剖面资料和TM遥感图象的地质构造解译,结合重力资料和野外地质观察及构造分析,阐述了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由3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带组成:卷入海西和印支期花岗岩体的逆冲断裂带、充填中生代陆相沉积并发生构造滑脱的前陆盆地和对应于华南准地台的前陆腹地。冲断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与中、晚古生代钦州海槽晚二叠世的褶皱回返和中生代相继的构造复活密切联系的,它经历了3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事件:晚二叠世海西运动晚幕为冲断推覆构造的雏形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幕的近SN向挤压是陆相前陆盆地的发育期;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主幕NW—SE向挤压是现今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的成型期。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油源问题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的油源研究存在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到对运聚模式的认识,并影响到勘探的思路,综合分析各项地质条件,笔者认为:轮南低隆区的主力烃源极有可能是三叠系和侏罗系自身生成的油气,它是一个短距离侧向运聚,自生自储,多套生储盖复合,纵向叠置,以河湖相砂岩为储层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方式的含油气系统,表现为背斜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00.
对辽河油田曙光欢喜岭潜山带沙三段(Es3) 和沙四段(Es4) 典型的未成熟源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干体系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0 ~400 ℃(Ro =0 .33 % ~1 .30 % ) 为该区域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阶段;沙四段具有更好的生排油潜力,可能是曙光- 欢喜岭潜山带较好的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对排出油和残留油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油/ 源对比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