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668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640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以膨润土提铝残渣为原料,采用低温加热法直接合成有机硅化合物新方法。由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当以碱金属氢氧化物为介质时,合成的产物为五配位体有机硅化合物;在最佳合成条件下,钠盐和锂盐的收率分别为63.0%和44.9%。  相似文献   
22.
王启伟 《地质通报》2003,22(2):118-123
鞍子山超单元由4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侵位变形构造。侵位变形构造主要由叶理构造组成,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总体按优选方位定向,三者产状一致,平行接触带分布。从早期单元至晚期单元,随着岩浆侵位叶理构造变形强度减弱,闪长质包体数量减少,压扁变形程度降低,钾长石斑晶从明显按优选方位定向到杂乱分布。根据上述特征,将该超单元浆侵位变形、中等侵位变形、弱侵位变形及基本无侵位变形4个带。  相似文献   
23.
植物根的加筋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金财  王建华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22-325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根对边坡稳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根的分布特征、强度特征,根加筋后土的强度变化以及植物加筋土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植物固坡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4.
论述了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 ,并对正高精度的推估及其在模型上的试算也作了讨论 ,对于海拔为 5 0 0 0m的高山 ,正高的误差一般不超过± 1 0cm ,这与距青岛水准原点达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 (原 )处正常高的精度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5.
顾凤鸣  甘华轩 《北京测绘》2003,(4):31-33,44
拨角法是公路、铁路定测工作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此法适用于不论有无初测导线的任何地区。然而拨角法定测线路会使误差累积,因此《公路勘测规范》规定每隔5km,特殊情况不超过10km应与已知点联测,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联测已知点并进行线位调整的新方法(无需在已知点设站,只需在已知点立镜即可),通过推导给出了计算各种误差的公式,并针对这种方法的各种误差计算、求解新的交点坐标、偏角,编写了fx-4800p应用程序,使野外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
马芳  穆治国  刘玉琳 《地球学报》2003,24(2):105-110
房山岩体是由 3次脉动式侵位形成的复式岩体 ,不同期次侵位的岩石及其中的包体来自相同的岩浆源区 ,为下地壳的中、基性火成岩。全岩 矿物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2 6± 3Ma。第 1期至第 2期 ,主要是由以斜长石为主的矿物平衡结晶造成的 ;第 2期至第 3期 ,则可能是批式熔融的结果。包体的成因机制可能不止一种 :英安玢岩质包体和石英粗安玢岩质包体可能分别代表第 2期和第 3期脉动式侵入体的冷凝壳 ;石英正长岩包体则可能代表该侵入体演化到最后的产物 ;而石英闪长质和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则可能为同源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用相当位涡方法对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贵州气象》2003,27(1):28-29
相当位涡可以定量地来估计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主要介绍相当位涡方法,并利用相当位涡方法对2002年6月17-19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个例诊断分析,借以说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在中尺度天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昭栋  陈学忠 《地震学报》1997,19(2):174-180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震前响应率和响应比都有增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湖泊数据库的情况,以及该数据库的水位资料所反映的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全球湿润状况的变化。通过大尺度湖水位变化的时空分析,结果显示当今湖泊水位状态较历史时期而言,位于低纬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湖泊水位较低,而中纬及高纬湿润地区的湖泊水位较高。自末次冰盛期以来,北美大陆中南部地区湖泊水位自高至低,反映出该地区气候条件由湿变干,至早、中全新世达最干旱。而在非洲及南亚季风地区,冷期偏干,暖期偏湿。特别是在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时期,为历史上最湿润时期。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气候干湿变化与北半球冰盖的存在及其消融导致的西风带的南北摆动有关;而北半球季风区在早、中全新世出现的高潮面与北半球夏季辐射的增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分析了Parker-Oldenburg位场反演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位场频率域快速正演方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位场遗传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