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52.
面波法与折射波法在研究基岩弹性力学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波法与折射波法地震勘探能够获得岩体的横波速度和纵波速度,而且可采用同一地震仪器完成.本文主要阐述面波法频散曲线的分层拟合对整个地层进行速度分层,确定覆盖层、风化层的厚度以及基岩层界面,并与折射渡法相结合计算出基岩层的弹性力学指标.此外,对单一采用面波法计算弹性力学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中国东北地区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受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作用,壳幔结构极为复杂。本文收集中国东北地区国家地震台网接收的100 980个P波和91 030个S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地区地壳P波和S波速度结构,进而获得了泊松比结构,用以探讨复杂的地壳结构。成像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呈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构造单元和构造单元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松辽盆地整体上浅层地壳以低速异常为主,尤其是S波速度,但部分区域分辨率较低,中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高速异常,推测与太平洋俯冲、后撤导致的岩石圈拆沉和热物质上涌等动力学过程有关;北部的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和长白山一线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表明具有大范围的岩浆作用,广泛岩浆作用为固体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热源或物源;长白山、五大连池等近代活动的火山下方部分地壳区域均表现了较强低地震波速度和高泊松比异常结构特征,表明仍存在活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54.
魏勇作  赖仲康 《地球化学》1995,24(2):162-168
对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和北三台油田的大量岩芯样品,在多种条件下进行纵横波速度的测定,进而计算了泊松比:饱水条件下岩石的泊松比为0.27,饱油条件下为0.21,饱气条件下为0.17,并运用这一参数进行了正演计算及实际资料的解释,以观察其在地震记录上的响应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泊松比的变化不仅能直接反映岩石孔隙中所含流体性质的不同,而且在地震记录上的响应特征也很明显。实际资料的解释表明,运用地震资料直接进行油田油层的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对INDEPTH Ⅲ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扫描,利用Moho界面产生的转换波和多次波的走时信息,估计台站下方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和地壳厚度.结果显示:(1)沿着INDEPTH Ⅲ剖面,地壳厚度整体变化不大,均为65±5km,其中拉萨地块Moho界面埋深较羌塘地体要深约5~6km.结合其他研究资料,我们推断,在整个班公-怒江缝合带存在约10km的Moho错断,为拉萨地体北缘的地幔盖层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所致.(2)青藏高原地壳平均波速比整体都较高,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壳广泛存在的流体/部分熔融岩浆有关.拉萨地体北部异常高的地壳VP/VS可能与嘉黎-崩错右旋走滑断裂相关;而另一个泊松比异常区位于羌塘中北部(st36~st40),它可能是由热的地幔引起的壳内部分熔融所致.  相似文献   
56.
求取泊松比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伟群  曾校丰 《地学前缘》1998,5(4):243-244
在工程勘查中,根据土层泊松比值,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性,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资料;在石油勘探中,根据岩石泊松比的变化,尤其是根据含不同流体的岩石泊松比的变化,可以进行岩性的横向追踪,判断岩石的含油气水的特征。现有的求取岩石泊松比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相似文献   
57.
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家富 《中国科学D辑》2003,33(8):714-722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 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 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 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 km.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 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 另外, 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15.0 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 而且在下地壳30.0~40.0 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 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 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 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 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 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 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58.
AVO纵横波反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作者在本文介绍了,利用地震资料AVO纵横波分离(加权叠加)技术求出的纵波剖面、横波剖面,再进行模拟退火反演而求出的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密度(d)、拉梅常数(λ)、剪切模量(μ)、流体压力(Pf)及泊松比(σ)等参数的一项实用AVO油气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59.
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概述了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认为它是把地球物理模型同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合起来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通过分析典型的试验结果,介绍了在实验室测定岩石波速温度系数(ρ↓V/ρ↓T)P、压力系数(ρ↓T/ρ↓P)T和岩石本征波速(VO)的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波速外推的原理,结合前人工作实例,阐明了将此技术与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结合,为地球物理测深资料的解释提供实验约束的研究思路,针对在前人工作中实验参数及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现象,着重探讨了实验条件和流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认为,在用回归方法计算(ρ↓V/ρ↓P)T时,通常应在大于300MPa的压力段上采集实验数据,以消除岩石内部先存微裂隙的影响;在计算(ρ↓V/ρ↓P)T时,为抑制热裂隙的产生,还应满足不小于1MPa/℃的压力增量;另外,测定(ρ↓V/ρ↓T)P时,实验温度不宜太高,以避免引起岩石内部的矿物相变和物态变化。  相似文献   
60.
伍东  汪忠浩  林旺 《应用地球物理》2023,(3):243-251+348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页岩气的开发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石化焦石坝和高邮凹陷区块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区块比较成功的案例。相对于常规油气藏来说,页岩气的开发较为复杂,影响页岩气开发的因素较多,其中,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是影响页岩气藏能否成功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示岩石物理性质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规律,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从页岩气层的岩心中钻出5个样品(直径2.5厘米,长度为4~6厘米),放入水中进行充分饱和,然后将饱和水的样品放入HR2500-2高速冷冻离心机中,分别使用8种速度进行脱水,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样品。其次,在模拟地层条件下,使用CTS-45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确定每个样品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最后将实验数据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相结合,计算得到泊松比、杨模量、脆性指数等一系列关键参数。利用上述方法对高邮凹陷块5口井的岩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氏模量越高,泊松比越低,脆性越高,可压性越高。并总结出了E1F4每个小层可压性,可以对各个小层的压裂设计进行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