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基于山东及邻区丰富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高精度的三维纵横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异常分布形态。结果表明:2020年济南长清MS4.1地震震中位于P波、S波高低速异常和高低泊松比异常过渡带,可能是区域构造应力下长清断裂发生左旋走滑运动的结果;2003年青岛崂山ML4.1地震、崂山震群、乳山震群和长岛震群等的发生可能都受到流体的强烈影响,流体沿已有的较大断裂或相对完整岩体内的裂隙侵入,诱发断裂活动或裂隙破裂,从而导致中强地震或震群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结构分段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速度和泊松比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上地壳介质结构的分段特征.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由南至北可以划分为三段,即庐江以南段、庐江至郯城段及郯城以北段,郯城以北段又可细分为郯城至五莲及五莲以北两个亚段.庐江以南段、郯城以北段地壳介质速度和泊松比呈现相对高值,庐江至郯城段地壳介质速度和泊松比呈现相对低值,郯城至五莲亚段地壳介质速度和泊松比都明显高于五莲以北亚段.各段的边界为地壳速度和泊松比的梯度带,区域性断裂构造、中强地震多沿此梯度带分布.地壳介质速度和泊松比梯度带往往与深部物质的运移有关,这可能是构造活动、地震孕育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74.
利用宽频带地震数据资料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辽宁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3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09年的60个震中距为30°~90°之间,震级6,信噪比较高的远震记录数据,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计算获得各台站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对获得的接收函数进行叠加处理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通过研究表明,辽宁地区的地壳泊松比在0.24~0.29之间,地壳厚度介于30~36km之间。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邯郸地震台网1984-2010年记录的当地及周边地震,计算当地的平均波速比及平均泊松比的值,对其间发生的ML4.0以上地震分析,并对波速比曲线及地震震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地区平均波速比为1.691,平均泊松比为0.229,震前波速比有低值,以期通过本研究能对当地波速比对地震的约束规律提供积参考.  相似文献   
76.
福建地区平均波速比的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2009-2012年的ML≥2.0级地震事件,根据断裂构造特征和地震的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地区。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研究了福建地区的波速比和泊松比分布情况,并且讨论了2012年4月15日福建仙游ML4.1级地震前后的波速比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7.
随着AVO交会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叠加反演技术的进步,可提取更丰富的AVO属性资料.通过将具有不同物理意义的属性交会于AVO交会图上,结合已经获得的一些先验信息,可以直观分析该种属性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识别和解释其所代表的油气或者岩性异常.这里研究储层厚度和泊松比两种属性因子对AVO交会图的影响,参数选取恰当,规律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邯郸—邢台地区9个数字地震台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区波速比和泊松比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个小区域波速比值在1.696~1.737之间,相关系数在0.988 3~0.999 1之间,研究区平均波速比值为1.719,平均泊松比值为0.244,所得泊松比值与研究区内地壳介质以花岗岩为主一致.(2)研究区内波速比和泊松比变化比较复杂,反映了区内上地壳介质性质的不同乖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9.
方焘  刘新荣  黄明 《岩土力学》2012,33(7):2000-2006
将外界因素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考虑为瞬间弹性损伤和长期蠕变损伤,并根据加载瞬间弹性模量及蠕变模量的劣化分别对瞬间弹性损伤变量和蠕变损伤变量进行定义,由此建立了考虑损伤的kBurgers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假定泊松比和体积模量为常量分别得到了对应的模型三维表达式,并得到了不同建模思路下模型参数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结合实际算例,对常体积模量假定下模型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常体积模量假定下模型的瞬间弹性损伤和长期蠕变损伤演化方程,检验了模型参数换算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非黏性土泊松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体泊松比是反映土体侧向变形的重要参数,但是目前的研究应用与模型参数的重要性不相符.通过基于局部变形测量的三轴试验,分析了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的成样方法和控制密度条件下,同一种材料的颗粒排列组合结构基本类似,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试样变形规律基本保持一致;随主应力比的增加,切线泊松比也随之增加,建立泊松比与主应力比之间的关系更符合泊松比取值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