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9篇
  免费   2718篇
  国内免费   2170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1472篇
地球物理   3511篇
地质学   3716篇
海洋学   2167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389篇
自然地理   56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9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尘暴过程中沙砾质戈壁地表的风沙两相流运动,一直是风沙物理学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技术限制,野外观测及风洞实验难以捕捉大规模颗粒运动。为此,本文通过构建流体-颗粒碰撞互馈模型进行三维场域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砾石盖度下尘暴来流中的风沙两相流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场流体-颗粒碰撞互馈模型修正后的求解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戈壁地表风沙两相流运动过程。(1)不同来流尘暴过程,风相速度均会随砾石盖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砾石盖度大于40%的戈壁近地表形成拜格诺焦点。相较于风相,沙相降速不明显。此外,距砾石床面4 cm以上,风沙两相速度基本保持一致。(2)当尘暴速度大于10 m·s-1时,在距地1.5~2.1 m高度形成风沙两相流速度交点,交点上下表现为“风快沙慢”及“风慢沙快”现象。(3)尘暴过程中近地表沙尘浓度沿均值线呈“脉动”规律,表现为地表粉尘沉降与再释放循环过程,同时砾石盖度大小会直接影响沙尘沉积分布,当盖度大于40%时能够有效抑制沙尘释放。  相似文献   
992.
"一村一品"通过充分利用区域内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为区域市场本地生产和就业创造机会,促进区域内生发展。通过研究"一村一品"的发展,结合区域内生发展理论,探讨我国"一村一品"地理分布及其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一村一品"地理分布并不均匀,存在区域差异,同时,我国"一村一品"产业类别存在不同比例属性。  相似文献   
993.
《福建地理》2014,(2):F0003-F0003
正投稿日期:201×-××-××基金项目:××××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通讯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论文题名:题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便于检索、容易认读  相似文献   
994.
正投稿日期:201×-××-××基金项目:××××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通讯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论文题名:题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便于检索、容易认读作者姓名:多作者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与工作单位序号相同的序号工作单位:(1.工作单位全称部门名称,省份城市名邮政编码;2.工作单位全称部门名称,省份城市名邮政编码)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旅游流年际变动指数、年际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及空间重心模型,对2000年至2012年江西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流年际波动较大,港澳客源市场表现最为稳定,其次是台湾和外国客源市场,港澳台近程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外国入境客源市场潜力还要进一步激发。2年际集中指数较高的美日韩等国,应在稳定基数效应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营销;年际集中指数较低的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国,应进行重点开发,培育新兴市场。3港澳游客地理集中度高,外国游客呈现分散-集中趋势,为分散风险应加大对亚洲邻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而城市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客源结构更加完善,但由于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知名度及其客源国消费结构和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流重心移动轨迹存在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996.
风一吹来,河便醒了。 辽西的河,大多无声无息地自己流淌,没有浮华,没有喧闹,不躁不怒,不急不恼。没有风的时候,仿佛是睡着,安静多一些,清淡多一些,闲适多一些。 六股河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97.
霍飞  江志红  刘征宇 《大气科学》2014,38(2):352-362
本文首先利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降水之间的联系,发现中国夏末秋初(8~10月,简称ASO)降水与前期及同期高原积雪有着显著联系,当春夏季青藏高原西部多雪时,其后ASO中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多雨,而东部沿海的狭长区域少雨。进一步引入最大响应估计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降水对高原积雪异常的响应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多雪异常可持续到夏季,并通过改变地表热力状况,导致ASO南亚高压减弱,同时在高、低空激发出两支波列:高层200 hPa波列沿中高纬西风急流传播,自高原经蒙古到达日本呈现明显的“负—正—负”位势高度异常传播,日本上空为气旋性异常环流;低层850 hPa波列起于高原,经孟加拉湾至中国南海,沿着西南气流传播,导致台湾附近的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其西侧的偏南气流,将南海丰富的水汽输送至中国南部湖南、广西;而高层中心位于日本的气旋性异常环流西侧的偏北气流利于北方天气尺度扰动向南移动,它们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多雨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计算定常波波数也表明,高层西风急流与低层西南季风气流作为波导,有利于高原上空的扰动沿着高、低空2支通道向东传播。由于东部沿海浙江、福建为正位势高度异常区,低层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则抑制了该区域的降水。  相似文献   
998.
小波分析在雷击大气电场波形去噪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击时大气电场信号中混杂的噪声信号影响对真实大气电场信号的分析、提取和使用。文中通过计算仿真信号和去噪前后真实电场信号的均方误差,分析选取不同的小波函数、阈值法和小波分解层数对去噪效果产生的影响。考虑雷击时大气电场信号的信噪比,选用sym5小波和db5小波与minimaxi和rigrsure阈值法结合,且对小波的分解层数选用6~7层,进行大气电场波形的去噪处理,其去噪效果比较理想。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实际雷击大气电场波形数据的去噪处理,对雷击时电场波形的突变性检测中,在20个样本中有14个在首次雷击前1.5~2 h具有突变过程,占70%,这为将大气电场仪资料引入其他气象参数预报模型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有限深两层流体KdV(Korteweg-de Vries)、eKdV(extended KdV)和MCC(Miyata-Choi-Camassa)理论,以内孤立波诱导上下层深度平均水平速度为入口边界条件,采用理想流体完全非线性欧拉方程,建立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生成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以系列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结合内孤立波非线性和色散参数的组合条件,给出了选择合适内孤立波理论解作为CFD数值模拟入口边界条件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振幅与波形可控的内孤立波完全非线性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00.
圆弧板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由多层圆弧板组成的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结构,并对其在二维规则波浪作用下的消波性能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不同入射波高条件下,对圆弧板和水平板透空结构的消波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圆弧板间距和层数对圆弧板透空式结构消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弧板透空式结构的消波效果优于水平板式透空结构,在相对宽度为0.2时,可以使透射系数达0.5以下。随着圆弧板间距从0.15 m减小到0.05 m时,消波效果逐步提升,而圆弧板的层数对结构的消波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