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建国  王磊  王小红  谢燮  齐正广 《地质通报》2012,31(203):448-454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庙庙井-双鹰山深大断裂南侧,含矿基性—超基性复式杂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组和寒武系双鹰山组中。矿化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的橄榄岩和角闪辉长岩内。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IMP)法获得矿化角闪辉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74.6Ma±5.2Ma,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泥盆世。这一年龄数据的获得不仅对重新认识北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北山地区开展铜镍矿找矿提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52.
运用岩性一岩相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东乌旗满都胡地区中晚泥盆世塔尔巴格特组碎屑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碎屑岩岩相、物源区及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塔尔巴格特组划分为2种沉积相、5种沉积亚相。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塔尔巴格特组砂岩和泥岩具高SiO2、K20和A12O3/(Na2O+CaO)值,低CaO含量特征,其碎屑物质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源区;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分留明显,砂岩(La/Yb)N=6.66~11.15,平均值为9.01,泥岩(La/Yb)N=4.7~7.39,平均值为6.14,并伴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La-Th—Sc、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多数落入被动大陆边缘区域;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也显示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结合区域分析,笔者认为塔尔巴椿特组碎届岩形成干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53.
右江盆地东缘南宁地区泥盆系发育大量碎屑岩至碳酸盐岩夹层状硅质岩、硅质团块和硅质结核的海相沉积.层状硅质岩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莫丁组(D1m),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表明:莫丁组硅质岩具较高的SiO2含量(91.86%-95.57%,均值为94.36%),较低的Al/(Al+Fe+Mn)值(0.05-0.30,均值为0....  相似文献   
54.
新疆西准噶尔发现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新疆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Boshchekul-Chingiz)岩浆弧南缘,额敏县东南约100km的阿克乔克含铜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10.5±2.9Ma,形成于泥盆世早期.岩石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SiO2含量在61%~66%之间,具高Al(Al2O3=15.67% ~ 16.87%)、Sr(475×10-6 ~ 879×10-6)及高Sr/Y比值(36 ~77),低Y(9.87×10-6~14.46×10-6)、Yb(0.96×10-6~ 1.49×10-6),富钠贫钾(Na2O =4.25% ~5.58%,K2O=2.26% ~3.27%,Na2O/K2O=1.40~ 2.47),MgO=1.51% ~2.58%,Mg#=41~48,并显示富集强不相容元素(Ba、Rb、Sr、Th、U)和LREE,(La/Yb)N=6.0~10.2,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Yb=10,无Eu异常(Eu/Eu*≈1.0)和HREE呈平坦型的配分特点,以及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相当的Rb/Sr(0.04 ~0.07)和La/Ce(0.42 ~0.51)比值,但偏低的Nb/U比值可能与俯冲沉积物加入有关.阿克乔克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是早泥盆世早期库吉拜-和布克赛尔(Kujibai-Hebukesaier)及洪古勒楞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辉石+石榴石,源岩应为石榴角闪岩;阿克乔克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及谢米斯台-赛尔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A-型花岗岩(422~405 Ma,Chen et al.,2010)构造岩浆岩带可东延至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之北的岛弧带,构成一条贯穿东、西准噶尔北部的巨型构造带;阿克乔克埃达克岩伴有斑岩型Cu成矿作用,因此,在东、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达拉特-巴依塔格巨型岩浆弧带有可能存在与埃达克岩有关的Cu-Au矿带.  相似文献   
55.
南方早泥盆世沉积沿华南板块西南边缘分布,并受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为辅的边缘断裂控制。沉积初期,除红河、钦州残余海槽及滇东曲靖断陷湖盆内为志留—泥盆纪连续沉积外,泥盆系均不整合或假整合于前泥盆系之上。早泥盆世早期滇黔桂海域较小,除海槽内属半深海—深海沉积外,均属滨浅海陆源碎屑沉积。中期海侵扩大,整个滇黔桂海盆沟通.并以碎屑陆棚环境为主,同时由于北西向拉张断裂的逐渐活跃,出现了滨外凹槽。晚期受陆缘断裂的影响.海域大部分被碳酸盐缓坡—台地所占据,构成了北西向深水盆地分割碳酸盐台地.以及北东向指状海湾的古地理格局,为尔后的古地理演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西藏申扎地区早泥盆世珊瑚类生物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予杰  程立人 《地质学报》2008,82(6):750-759
对西藏申扎地区早泥盆世珊瑚类的研究表明,申扎地区早泥盆世珊瑚群不论是从分异度、丰度还是分布范围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通过分析西藏申扎地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组合,利用大冢系数的定量计算得出以下结论:申扎地区与我国云南丽江地区、西秦岭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泥盆世这3个地区为老世界大区(Old world realm)中的一个生物地理分区,并且进一步提出申扎地区与澳大利亚东部的关系密切。从混生的动物群角度上,印证了有关申扎地区是处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与我国华南之间过渡地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7.
滇东路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世义  白建中 《云南地质》1992,11(4):295-307
滇东地区上泥盆统上部地层,虽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先后做过工作,但属法门阶还是弗拉斯阶的问题,由于缺乏特征性化石依据,致使认识得不到统一。近两年来,笔者参加我校1:5万路南幅的地质填图,在上泥盆统上部的“寨黑组”内,找到许多可与华南地区锡矿山阶对比的腕足类化石,发现了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的法门期世界性特征分子——Plectorhynchella腕足动物群,以及大量的牙形石,肯定了滇东地层分区存在法门阶地层。  相似文献   
58.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地区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宝福 《地质学报》1991,65(4):317-328
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间的东准噶尔北部地区的中泥盆世火山岩,可以分成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两类。中性火山岩的缺乏使之不能成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并明显表现出火山岩成分间断,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形成和大陆裂谷作用或大陆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地壳减薄较强烈的地方,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直接上升到地表喷发,形成基性火山岩,但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和(或)部分辉石的分离作用;在地壳减薄较小的地方,上升的幔源岩浆在下地壳中聚集,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59.
四川龙门山唐王寨地区中上泥盆统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手段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的白云岩作了系统分析,确定出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白云岩。其中由它形微晶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是泻湖中形成的高镁碳酸盐泥在成岩作用阶段发生晶格调整而成;而自形和半自形粉至粗晶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则是深埋混合水白云化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60.
曲靖附近的中、上泥盆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权 《地层学杂志》1991,15(4):270-277
<正> 曲靖附近有否中泥盆世艾菲尔期的地层?这是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野外调查确认曲靖附近有艾菲尔期地层存在。1978年云南地矿局区调队在曲靖西冲海口组之下发现了一套地层,测制了剖面,采集的鱼化石由潘江、王士涛鉴定,植物和轮藻由蔡重阳、卢辉(木丹)鉴定,新建了上双河组和穿洞组。西冲上双河组剖面如下(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