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1288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祁连山区黑河上游俄博岭多年冻土区活动层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区碳储量现状, 通过野外实地勘探和室内实验, 对黑河上游俄博岭多年冻土区地貌特征及不同海拔活动层内的碳储量进行考察和估算. 结果表明: 黑河上游俄博岭冰缘现象显著, 土壤季节冻融过程活跃, 且活动层中碳储量丰富. 在研究区约2.5×106 m2 的范围内, 活动层平均厚度约为1.1 m, 活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约为72.1%, 碳储量估算约为1.57 Mt C. 活动层不同深度处有机质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随着活动层深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逐渐降低, 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有机质含量较高. 另外, 活动层有机质含量随着海拔和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变化, 同时多年冻土区微地形和地质条件也对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太原雾天能见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几场典型雾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2 m温度比观测值偏低约2 ℃,相对湿度模拟结果比观测值偏大约15 %,10 m的模拟风速比观测的偏大0-2 m·s-1。山西省雾的预报指标为20 m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0.13 g·kg-1而小于0.60g·kg-1、20-1500 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地面风速小于4 m·s-1。利用太原测站日平均能见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拟合建立太原能见度预报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订正MM5、CAPPS模式预报误差,给出订正后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以两次实例对区域及太原雾天能见度预报表明该能见度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3.
陈聆  郭科  柳柄利 《现代地质》2013,27(3):629-636
尝试将盲源分离技术用于地球化学领域中,应用盲源分离理论中的FastICA算法对西藏洞嘎普铜矿勘查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矿致异常识别研究。首先根据盲源分离算法建立反演化探数据元素组合模型,以此确定地球化学成矿元素组合;然后,利用分形方法确定地球化学单元素及元素组合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浓集中心,进而确定异常分带性;最后,将元素分带特性研究与研究区地质特征相结合,对比单元素异常图及组合异常图,对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元素作出异常分类和异常评价解释,划分的4个异常区域在后期的工程验证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现有煤层瓦斯含量预测过程中数据记录、处理设备存在的多种不足,研究了原有曲线拟合方法的误差产生原因。利用大量数学建模计算,通过两种曲线拟合算法优化,并综合考虑现场测试需求,完成了智能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系统的上、下位机设计。其中下位机具有多组存储、时间设定、解吸速率曲线显示、逻辑推导、损失量拟合等多项功能。上位机通过基于VC++的程序设计完成了包括界面开发、数据库多功能查询以及拟合算法处理等多项功能。结果表明,智能系统在可操作性和数据拟合准确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5.
桂林硝盐洞滴水水文和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认识裸露型岩溶包气带洞穴水文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以桂林硝盐洞滴水为例,选取桂林硝盐洞3处滴水,对滴速、电导率、pH值、Ca2+、Mg2+、Sr2+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岩溶洞穴滴水的离子浓度与温度降水关系密切,高温多雨时节岩溶作用加快,洞穴滴水中Ca2+、Mg2+含量升高,同时强降雨会导致离子浓度产生很大波动;(2)滴水化学性质受到土壤、基岩顶板厚度、滴水量等的影响,土壤层越厚,滴水中Ca2+含量越高;(3)受“慢速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性,而受“快速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与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性;同时接受两种方式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和离子浓度变化剧烈,且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同一地区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划分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化探找矿的效果.笔者将目前使用较多的异常下限统计方法做了简单的汇总,并用传统分析方法确定了异常下限,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异常检验法对δ的系数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用含量排列法不剔除高值的特点,对全区的异常值重新作了一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区δ的系数确定的比较合理,且剖面异常检验法缩小了找矿靶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广西沿海4个海湾红树林区进行系统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较高,年平均值高达52.26μmol·dm-3,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河口区的30.83μmol·dm-3;在季节上主要依赖于径流的变化而呈夏高、冬低,春、秋季适中的特征,区域分布亦具有随S下降而增加,随硅藻占浮游植物比例上升而下降的良好规律,依次排列为廉州湾>钦州湾>珍珠湾>铁山港红树林区。相关分析显示,影响研究海区Si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陆源径流与海水的物理混合过程,其次是生物作用,有机体分解的化学过程影响相对较小。Si与N、P营养盐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Si与N的同源性极好,4个季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p值<0.01)的正相关水平;而Si与P含量之间却出现明显分区现象,海湾特征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8.
As an important marginal sea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both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the Kuroshio, the East China Sea (ECS) environment is sensitive to both continental and oceanic forcing. Paleoenvironmental records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ECS and adjacent areas. However, paleo-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the ECS shelf are currently very limited. In this study, the U^K_37 and TEX86 paleothermometer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surface and sub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of the mud area southwest of the Cheju Island (Site F10B) in the ECS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changes of F 10B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11.6-6.2 kyr) ar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eriod of 6.2-2.5 kyr, the similar variability trends of smoothing average of 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temperature) of Site F10B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Kuroshio suggest that the Kuroshio influence on the site started around 6.2kyr when the Kuroshio entered the Yellow Sea and continued to 2.5 kyr.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2.5-1.45 kyr), apparent decreases of U^K_37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AT imply that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the Kuroshio was reduced while cold eddy induced by the Kuroshio gradually controlle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is region around 2.5 kyr.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文以兰州黄土为对象,基于三轴试验,探讨了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屈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饱和黄土的剪切破坏性状随饱和度、干密度不同,密度较大黄土具有应变软化行为,反之呈现应变硬化特性;前者在饱和度70%时,其剪切行为显著转变。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随饱和度增加逐渐弱化,其中密度较高和密度较低黄土的结构屈服应力分别呈非线性及线性降低;另一方面,随围压、干密度和粘粒含量增加,不同饱和度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逐渐增强。密度较高和较低黄土的结构屈服应力与围压分别非线性、线性正相关关系,随干密度增大非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