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利用1971~2000年逐月SODA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同化资料 (Carton等, 2004)、 1980~2000年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 (Kalnay等, 1996) 探讨中部型 (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西) 和东部型 (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东) El Ni(n)o事件赤道纬向风应力及洋流的异常变化与暖海水信号的传播特征.研究指出: (1) 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n)o事件发生时, 太平洋上赤道海表最大西风应力距平在西太平洋地区都有显著的东传现象, 但中部型El Ni(n)o事件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强, 造成西太平洋赤道表层的东向流可达东太平洋地区, 这类El Ni(n)o事件强度偏强.(2) 中部型El Ni(n)o事件, 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传播, 辐合下沉运动抑制了深层冷海水上翻, 西太平洋暖水能够传到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的东移有关.(3) 东部型El Ni(n)o事件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没能直接传到东太平洋地区, 东太平洋暖水形成与局地 (120°W以东) 辐合下沉运动抑制深层冷海水上翻有关; 东部型El Ni(n)o事件暖池次表层的暖水, 不是沿着西太平洋赤道次表层向东传播到东太平洋地区, 而是由南太平洋西边界流将暖池海水带到40°S左右的西风漂流区, 再由西风漂流平流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72.
李婷  季民  靳奉祥  廖忠云  孙勇 《海洋学报》2018,40(3):95-101
针对步长固定的传统流线数值积分中造成的计算不精确或无谓计算过多的问题,文献[15]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步长的海洋流线构造算法,该算法中的自适应步长计算模型可综合考虑局部网格的流速和流向,具有双自由度调整的优点,但也存在着邻近网格流向改变过大造成的追踪不持续、网格内流速过缓造成的迭代死循环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步长计算优化模型,优化后的模型在保持原模型优点的基础上,通过限定积分步长的下限取值范围,解决了流线追踪不连续及计算迭代死循环问题,同时通过调整参数μ及δ在模型中的控制范围,使积分步长的适用度更加宽泛,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减少了数据存储量,并避免了流线混叠及锯齿现象,通过大量试验及三维可视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
季民  任静  张立国  李婷  孙勇 《海洋学报》2021,43(5):135-144
临界点是海洋流场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基于临界点的特征提取对于揭示海洋流场拓扑特征、开展海洋流场拓扑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临界点理论和Sperner引理,综合改进后的双线性插值算法和Sperner完全标号法,对海洋流场数据进行了临界点特征提取。首先,在双线性插值算法中添加滑动窗口处理,筛选临界点的候选网格单元,并采用聚合思想通过降低网格分辨率解决了网格插值中的二义性问题,同时考虑了0值网格存在的9种情形,通过迭代聚合思想滑动筛选候选网格单元,解决了插值网格均为0的情况。其次,提出了基于Sperner完全标号的最小值法临界点提取规则,将速度向量模最小的网格中心作为临界点,解决了实际流场物理场景中非0值的临界点提取。对两次提取结果进行合并、去重等处理,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临界点提取与分类结果。最后,通过对多个海域、不同深度流场数据的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综合后的临界点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林家善  谢渊  刘建清  赵瞻  景小燕  罗洋 《地质通报》2012,31(11):1922-1927
对黔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的有机碳、类异戊间二烯烃、萜烷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机碳含量大于3%,且纵向变化小分布稳定;②有机硫碳比值倾向于高值,平均可达0.1;③Pr/Ph比值小于1,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④伽马蜡烷指数大于0.15;⑤δ13Corg <-30‰,普遍偏轻;⑥Ts/(Tm+Ts)值在0.361~0.518之间,平均为0.455。这些特征均指示研究区五峰期的有机物产率高,同时具有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环境。对比岩性及有机地球化学剖面,认为晚五峰期有机质保存条件优于早期,中五峰期上升洋流活跃。  相似文献   
75.
利用欧空局发布的三组GOCE引力场模型及CNES-CLS 2010平均海面高数据,计算得到了全球的稳态海面地形,进而得到了全球地转流速度图.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黑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OCE不同组解的稳定性较好,所计算的稳态海面地形的差异基本在厘米量级内,这间接表明了GOCE引力场模型提供的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达到了厘米量级.此外,通过将GOCE与GRACE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发现,GOCE可提供更多的局部信息,特别是对于流速快、水流窄的边界流,如黑潮、墨西哥湾流等,GOCE所得结果更加清晰,速度也更精确.  相似文献   
76.
77.
正一、教学设计背景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而充满活力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特点。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将促使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新知识和解决疑难问题;也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进行地理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集中发挥学生某种智能或综合发挥学生八大智能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魅力而充满挑战的课堂。  相似文献   
78.
正这个教学设计的出现,源于一次示范课。既要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感受到自然地理传承中有教师"手把手"的教,也要体现出"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魅力,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探究不能华而不实,要回归高考的本质。在进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四个情境问题,然后同小组交换意见,再派代表展示结果。题目:几位秘鲁青年人决定一起参加"从秘鲁经太平洋去冰岛,体验异域风情"的环球之旅活动,他们从秘鲁出发,乘船经太平洋至冰岛环球旅行。  相似文献   
79.
赤道外北太平洋上层洋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凯程  卢姁  张铭 《海洋通报》2011,30(1):29-36
采用复EOF分析方法.对全年各月份除赤道太平洋外的北太平洋海域的上层洋流异常做了统计动力诊断,并与赤道太平洋洋流异常做了比较: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北太平洋海域上层洋流的明显异常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以东、以南范围不大的海域(关键区)内,此关键区仅占整个北太平洋海域很小的一部分,而在该海域之外,洋流异常均非常小,虽该洋流异常的第...  相似文献   
80.
例一 1.学习内容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阅读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对比各纬度地区洋流的流向和盛行风带的风向,寻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