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7篇
  免费   1650篇
  国内免费   1671篇
测绘学   1513篇
大气科学   1011篇
地球物理   977篇
地质学   6366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788篇
自然地理   99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出了坡积-滑坡土、残积-坡积和人类经济活动填土强度指数易变性调查结果。给出了根据实验方法制定出的,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充分条件下对危险斜坡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建议。提出了土体位移风险评价方法,以便论证选择防止滑坡工程设施的工程保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2.
马雪盈  刘庆  闫方超  何苗  张宏远 《岩石学报》2021,37(8):2562-2578
强亲铁元素与亲石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因此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造山带中超镁铁岩的成因及演化提供重要信息。位于苏鲁造山带东北端的胶东海阳所超镁铁岩主要由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它们常以团块状赋存于花岗质片麻岩中。虽然前人对这些超镁铁岩已经开展大量岩石学研究,但关于其成因及构造属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开展了海阳所超镁铁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强亲铁元素及Re-Os同位素的分析工作,结果显示蛇纹石化橄榄岩具有较高的MgO和Fe2O3T含量,较低的Al2O3、TiO2和CaO含量,明显富集流体迁移元素(U、Pb),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强亲铁元素没有发生明显分异,但Ru显示正异常,表明海阳所蛇纹石化橄榄岩是经历了低-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及熔/流体交代作用影响的残余地幔橄榄岩。海阳所辉石岩的主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结晶分异特征,稀土元素较原始地幔富集,铂族元素(PGEs)含量较低且发生了明显的分异,表明辉石岩的地幔源区经历过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硫化物的分离。海阳所蛇纹石化橄榄岩的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大洋亲和性,与辉石岩不具有熔体-残留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发育较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蛇纹石化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与辉石表现出韧性变形的特征,同时有辉石岩侵入到橄榄岩的现象,表明该地区的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与辉石岩既不同时,也不同源,因此,暗示了该套岩石组合可能形成于大洋核杂岩(OCC)与洋脊型蛇绿岩(MOR)堆晶岩交互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3.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104.
洛安江水库灌溉工程是贵州黔北万亩以上骨干工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1991年"7.5F"洪灾,连续大暴雨,河水暴涨,倒灌暗河,产生高静、动水压力作用。岸坡岩体受不利结构面组合,发生顺层岩质滑坡,破坏干渠,严重影响灌溉。本文根据滑坡破坏情况,对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滑坡特征、滑坡形成机理(滑坡形式和破坏机理,各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5.
基于GIS城市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素玉  陈军 《地球科学》1995,20(5):575-580
城市洪水淹没范围动态模拟分析是城市防洪规划与防治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洪水从翻堤口出发在地理空间蔓延、扩散、动态行进及确定淹没范围的数字模拟方法。为此,根据数学形态学及测地圆概念,研究设计了洪水扩散范围的“膨胀”模拟算法和淹没范围搜索算法,用于查询淹没通块中从翻堤处到任一点之间的淹没路径和t时刻洪水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106.
关于华北地区几个古地震遗迹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报导华北地区几个古地震实例:1.内蒙磴口西北地震毁坏的汉代古城废墟;2.宁夏平罗西北红果子沟长城错开及古地震断层陡坎;3.宁夏中宁古城子古地震断层及沙基液化变形;4.天水—宝鸡—常兴古地震黄土滑坡带;5.辽宁海城黑音寺山地震裂缝及岩崩;6. 山东临朐山旺湖相硅藻土层中地震引起的揉皱变形;7.江苏新沂嶂山闸古地震裂缝  相似文献   
107.
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琼华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7-121
 通过对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流域洪水灾害的原因有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滩面淤积加重,支流河口淤塞以及河势、流态的恶化等。针对这些原因,根据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降低下游高程,减少河道的淤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引进客水冲刷渭河下游;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恢复林草植被,遏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入河等。  相似文献   
108.
109.
1现有的预警系统 和降雨预测以及实时降雨测量相比,降雨的“强度-时间”临界值已经是开发可操作的滑坡预警系统的基础。现有的泥石流预警系统主要适用于具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大范围地区。香港岩土工程研究室于1977年建立了一个预警系统,连续的数据收集和周期性回顾分析已经很好地完善了确定发布和取消滑坡预警系统的标准。从1986年到199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家气象局已经合作在旧金山湾区运行了一个泥石流预警系统(Keefer等,1987;Wilson等,1993和1997)。  相似文献   
110.
Flood and desiccation are perceived as two most critical and influential disasters which contradict betwee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Flood occurs when the water surface could no longer flow the whole water flow, thus, the water flooded. Contradicted to that, desiccation occurs when the water flow contains a low volume of water deposit, thus, the water requirement exceeds the available potential. That condition was caused by land utilization as the consequences due to the increased land requirement for housing or industrial needs. An attempt to overcome the flood, nowadays, is implemented mostly in a structural way, through building canals, implementing rivers normalization, building gateways or building flood control pump which are more directed toward the flood direc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flow in an immediate maner to the sea. However, the effort to overcome the flood its self, could be more effective if followed by an effort to increase the soil ability to absorb natural recharge or artificial recharge or by refilling the water into the earth surface. Absorption reservoir used as one of technology alternatives (artificial recharge) could also be used to support the attempt to overcome flood and desiccation. Absorption reservoir is a dam which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such as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reservoir that has a high permeability surface; the surface of the reservoir water is higher (higher aquifer) along with a high permeability,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source that has been absorbed and its quality; considering the aquifer category on the water absorption d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