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433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1031篇
海洋学   59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107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32.
滦河现代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滦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北岸,是1915年滦河改道进入现今位置入海之后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扇状三角洲,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人中流水利工程对其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角洲大致经历了堆积前展,相对稳定和侵蚀衰亡3个阶段,不同阶段扇状三角洲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学特征。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以1932年以来不同时期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为依据,对三角洲演变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认识扇状三角洲的发育阶段和三角洲海  相似文献   
33.
The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ECo),surplus environment capacity (SECo) of water with respect to marine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ssociated with oil (PHAOs) and the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SPCo) of main self-purification process to PHAOs in the Jiaozhou Bay,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model for distribution of marine PHAOs among multiphase environments. The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PHAOs in the Jiaozhou Bay is well simulated by the 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model.the ECo, SECo of water with respect to PHAOs in the Jiaozhou Bay were calculated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under the first-class and second-class quality standard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SPCoof main self-purification process to PHA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200 tons of PHAOs could be discharged into the Jiaozhou Bay for maintaining the first class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about 600 tons of PHAOs for the second class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later.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对浸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地球化学模式证明传统的酸法和碱法浸铀试验不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并对浸铀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5.
《浙江地质》2008,(12):52-52
滩坑水电站是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继金温铁路之后我省最大的扶贫工程和一项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发电、生态、灌溉、防洪、供水、旅游为一体,对促进我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极做好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6.
A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since the 1980s in the Yangtze Delta. Former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summed up into 4 aspects: 1)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aihu Lake; 2) Transgression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Holocene epoch; 3)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e-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4)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civilization (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interruptions). Based on this review,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possible outcomes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7.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相似文献   
38.
利用1998-2006年的水深测图和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测量资料,研究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流比的变化过程、原因及其与分汊口河床冲淤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北槽落潮分流比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南槽落潮分流比呈增加的趋势。伴随着南、北槽落潮分流比的南增、北减,南槽进口段(长约18 km)的主槽发生了冲刷,北槽进口段(长约12 km)的主槽发生了淤积,南、北槽进口段河槽总过水断面面积呈下降趋势。北槽落潮分流比与北槽河槽总容积、南北槽落潮分流比与各自进口段的河槽断面平均水深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预测了未来南、北槽的落潮分流比和进口段河槽冲淤的平衡量值。  相似文献   
39.
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理联合会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委员会(COMLAND)、IGCP500(干旱区演化: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会、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发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研究计划(PAGES)及中国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阿拉善右旗旗委政府、南京大学协办的“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ridand Semi-arid Re…  相似文献   
40.
2007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日本筑波召开了“亚洲及西太平洋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sin Asia and Western Pacific)。会议由日本第四纪学会(JAQUA)主办,来自亚洲、大洋洲、美国和欧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