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433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1031篇
海洋学   59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107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整合陆地表面温度与植被指数信息进行地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植被指数(NDVI)的多时相或时序资料进行地表覆盖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随着陆地表面温度(LST)遥感反演精度的不断提高,将LST与NDVI结合起来进行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已成为可能。选择我国北方草地及其东南部毗邻的农牧交错带(farmingpastoralzone)为研究区。该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气候,经纬度范围为:35°~50°N,100°~125°E。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发育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盆内沉积地层强烈的构造变形以及湖盆环境突变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经历了多期挤压隆升运动。沉积环境、介形虫和植物孢粉化石及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自距今 2.5Ma以来,青藏高原共经历了距今2.52~2.28Ma,1.94~1.66Ma,1.38~1.1Ma,0.71~0.5Ma和 0.24~0.09Ma 5次强烈的隆升阶段,分别对应于青藏运动B幕和C幕、昆黄运动A幕和B幕以及共和运动。高原内、外 9个盆地的构造—沉积记录对比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993.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更新世晚期,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井深46m以下的沉积物内,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 Cyprideis torosa-Ilyocypris inermis组合,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46m~10m,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25ka~10ka B.P)沉积,当时气候极端干冷,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playa),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生物化石罕见,几近绝迹。平均4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地区,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介形类Candona neglecta-Candoniella lactea组合,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水体较咸,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 inflata所替代,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光谱变异的遥感岩矿蚀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矿蚀变是最重要的地质现象之一,在地质找矿与地质成生环境分析等地质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遥感地质应用的专属性,主要分析了热液蚀变矿物与原矿物光谱之间的关联与变化.在此基础之上,选择新疆贝克滩地区多光谱(ETM+)数据,利用小波包分解技术提取矿化蚀变信息.最终分析矿物蚀变光谱效应研究在多光谱和高光谱地质应用的重要性,探讨蚀变矿物光谱效应在遥感深层次地质挖掘中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5.
川藏公路龙胆溪1#滑坡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燕 《山地学报》2003,21(6):731-735
特大型滑坡如同其它事物一样经历着从发育、成长到灭亡以致循环往复的演变过程。本文从代表性的川藏公路龙胆溪特大型滑坡的发育机理研究出发,分别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工程结构与滑坡的相互作用分析、大规模立体原位测试等多种手段,模拟、数据展现和结构调控了该滑坡的发育演变过程。为藏区的减灾环保和我国西部建设的发展作一些科学的储备。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现状,特征,其空间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区域差异状况,并对其现状空间格局及空间增长格局进行了等级层次划分,确定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与研究的重点地域空间,并分析了其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王康明  龙斌等 《地质通报》2002,21(7):421-427
在川滇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以东,从未发现过海相侏罗纪地层。笔者最近在其以东数百公里的四川省木里县瓦厂地区的甘孜-理塘结合带以东发现广泛分布的含层孔Claodocoropsis mirabilis,珊瑚Thecosmilia cf。Weberi Regny,Pratethmos of.discus,水螅Spongiomorpha cf.robusta等生物群的海相侏罗纪地层。此套地层下部为陆源碎屑岩,上部为富产层孔虫、珊瑚、水螅的正常广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底部以底砾岩与下伏晚三叠世曲嗄寺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岩性、生物组合均可与西藏昌都地块侏罗纪地层对比。本区侏罗纪沉积盆 地是在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闭合的基础上,随新特提斯洋开合而发展演化的,消亡于古近纪初期。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胜利油田新滩地区成藏规律问题。从油气运聚、储盖组合、油藏类型和油气控制因素等方面对馆陶组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的储层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原油来源于周边四个生油洼陷,是通过不整合面、储集层以及断层运移到上覆地层后成藏的。该区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酒泉地区敦煌、酒泉两气象站 1937~ 2 0 0 1年气温、降水资料 ,分析了酒泉地区气候演变趋势和气候突变期 ,为该区气候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蚀余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贵勇  哈斯 《第四纪研究》2002,22(3):294-294
我国贺兰山以东的沙漠多以流动沙丘为主,但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在年降水量不足150mm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则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因而研究这一沙漠的“准稳定态”,对我国沙漠理论的研究和风沙灾害治理、土地沙漠化防治均有重要意义。据笔者近年对该沙漠的考察,在沙漠中部及其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已不足100mm,沙丘的植被盖度一般在20%以下,局部盖度小于10%,如以植被盖度划分的沙丘类型,这些沙丘属于半固定和半流动沙丘。这些沙丘的单体为两侧近对称的宽缓波峰,脊部和丘顶圆滑而坡度不大,显示沙丘表面现代地貌过程微弱。沙丘表层砂粒平均粒径由南向北渐粗。在沙漠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