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4篇
  免费   1876篇
  国内免费   1264篇
测绘学   652篇
大气科学   1057篇
地球物理   4315篇
地质学   3921篇
海洋学   883篇
天文学   571篇
综合类   1590篇
自然地理   133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500kaBP)至晚更新世初期(90ka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其中前一类(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断裂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前者可控制5.5级左右的地震,而后一类可控制6-7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63.
许炯心 《海洋学报》2007,29(5):88-94
以夏季风强度指数和年均气温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指数,以人类净引水量和流域水土保持面积作为反映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并以黄河流域为例,研究了三角洲造陆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表明,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在1951~1963年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2)在1963~1965年夏季风强度指数呈突变式减弱;(3)在1966~2000年夏季风强度指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且呈缓慢减弱的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与夏季风强度指数有同步关系.从1950到1970年的年均温度在波动中略呈降低趋势,然而从1970年开始年均温度在波动中具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气候变化会导致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并可能进一步导致三角洲造陆速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入海泥沙通量在1952~1964年均呈增大的趋势,1964年后则呈减小的趋势,在总体上与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除了气候变化以外,流域水土保持和引水对三角洲造陆也有影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三角洲造陆速率随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减弱而减小,随年气温的升高而减小,随梯田林草面积的增加而减小,随年净引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还表明,夏季风强度指数、年均气温、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和人类净引水量对三角洲造陆速率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4.94%,3.80%,53.82%和7.44%.表示气候变化的两个变量的贡献率之和为38.7%,说明气候变化对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4.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在许多喷口区观察到大规模的、弥散的喷发现象表明:大量的相对冷水(3~40℃)及非常热的、白色和黑色烟状流体(200~380℃)参与了热液循环。对这种较凉的、弥散的喷溢流体的温度和热流量的区域测定,给热液循环的性质及地壳和已出露的多金属硫化物丘的结构增加了新的限定条件。为了更好地理解热液循环及这些限定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建立了海底热液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65.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11):F0003-F0003
为庆祝海洋地质学科30岁华诞,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拟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生活动、师生重聚。  相似文献   
66.
渤海的地质演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渤海的地质演化分为:前中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大时期,并论述各个时期的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渤海的断裂系统主要有北北东—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三组,每组断裂既有其各自的发生、发展规率,同时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7.
对冲绳海槽中段 3个沉积岩芯碳酸盐和烧失量的系统分析得知 ,岩芯沉积物的CaCO3含量一般 >1 0 % ,最高含量接近 30 % ,烧失量大都在 1 0 %~ 30 %之间变化 ,反映了该海区处于溶跃面之上钙质生物极为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结合δ1 8O曲线所反映的气候环境变化 ,探讨了 1 2 0kaB .P .以来碳酸盐旋回的“大西洋型”演变特点 ,同时对该区沉积地层中的火山热液活动印记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台湾及其邻海的重力特征与构造、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赤军  方剑 《台湾海峡》2001,20(1):101-109
分析认为,在台湾及其邻海的重力场中,具有短波长特征的空间重力异常受地形与海深所制约.玉山的200×10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浙江省嵊泗县马迹山观测站1993年11月~1994年10月的实测风资料为依据,并利用嵊泗气象站同期风的观测资料及多年统计资料,对该海区的风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迹山观测站所呈现的风的变化规律和本区长期站——嵊泗气象站的风的变化规律颇为一致。但由于受各自地形的影响,两站间的风速存在着局地性的差异。该海区常风向为偏NNW向和偏SE向;强风向为偏SSE向和偏NW向。风向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半年盛行偏N风,夏半年盛行偏S风。冬半年的平均风速略大于夏半年。造成该海区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冷空气和气旋(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70.
ODP与冲绳海槽海底热水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爱国 《海洋科学》1996,20(3):25-30
本文简要介绍了ODP与海底热水活动研究,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水活动区热水活动研究简况及其热水活动特征;就冲绳海槽中部热水活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ODP在冲绳海槽热水区钻探的科学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