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2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221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89篇
地质学   5892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类、粗面岩类和碱性流纹岩类。其中奶头山期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幔源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和辉石岩包体。幔源包体及不同期次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是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斜长石、碱性长石。不同寄主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反映了岩浆分异演化的特征;矿物及火山熔岩中的包裹体成分及玻璃熔体结构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深处的岩浆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出溶作用;岩浆由起源经分异演化上升到地壳浅部直至喷发,幔源的挥发分减少,而浅成或壳源的挥发分增多,特别是在岩浆喷发过程中,地下水或大气成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地幔流体的前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曹荣龙 《地学前缘》1996,3(4):161-171
地幔流体是与地幔环境处于平衡的气体和挥发分。其主要化学组分为碳、氢、氧、氮、硫(CHONS)。它以富于地球内部原始组分为特征,但也包含部分再循环组分。地幔挥发分在弱还原条件下主要为CO2-H2O,强还原环境则以CH4-H2O-H2为主。地幔流体地球化学的重要性质为:(1)易溶于硅酸盐熔体;(2)净化作用;(3)再沉淀作用。近年来,有关地幔流体中稀有气体和挥发分的起源、分布及同位素组成等前缘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当前拟优先探索的问题包括气体裂化与金刚石成因,非生物成因地幔烃,地幔流体与成矿作用,以及地幔挥发分注入与地壳重熔等。  相似文献   
154.
滇中昆阳群火成碳酸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武定西矿带发现的已大理岩化的滇中昆阳群(Pt2k)火成碳酸岩富含钠长石、更长石、金云母、黑云母等硅酸盐矿物,发育火成结构构造,如斑状结构、隐晶结构,流纹构造、带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等,与沉积围岩相比,岩石高Si、Al、Fe、Mg、Mn、P,富K2O Na2O,低钙,轻稀土富集,富含Nb、Zr、Hr、U、Th、Sr、Ba、稀土等不相容元素,与粗面质、粗安质等碱性硅酸盐岩共生。(铁)白云石(>50%)内,含有粗面南、碳酸质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达450℃以上。其发现证明滇中元古代曾有碳酸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5.
参数值是影响模拟结果正确可信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一、二维模拟中参数值确定的动态指标层析法,以及作为其发展基础的由多种热指标确定古充的反演方法,简述了动态指标和热指标相结合的确定参数值层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6.
栖霞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翟建平  胡凯 《地球化学》1996,25(6):568-574
栖霞金矿床是胶东地区产在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较典型的代表。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较低,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Na^+,Ca^2+和Cl^-的含量料高,相对贫K^+和F^-,流体的成分与大气降水热液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157.
原生有机质及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微弱的热异常,地层中原生有机质含量极低,沥青是成矿过程中由含矿热液从他地带来的迁移型流体烃。流体烃在迁移时发生轻烃组分的分馏。在成矿部位,含有硫酸盐、铅锌和流体烃的深源热液(温度60一]00℃)与携带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大气降水汇合,流体烃发生生物降解和水洗溶解并引起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生成硫化氢,导致铅锌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58.
小秦岭金矿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金矿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地质意义王祖伟,周永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成矿流体,金矿床,小秦岭小秦岭金矿是我国主要的黄金产地。有关主要矿床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次要类型蚀变岩型金矿化流...  相似文献   
159.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开展的,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有机酸来源和分布及期 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地层水成因与演化、烃类与岩石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储层润湿性的变化等,并展望了其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0.
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哲儒 《地学前缘》1996,3(3):80-88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领域如下:(1)流体体系的p-V-T-x相关系研究,主要对象是H2O-CO2-盐类多组分体系高温高压下相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矿物在流体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在流体中溶解类型的形式和热力学性质——平衡常数(或Gibbs自由能)及各种偏摩尔性质的研究。(3)流体热力学模型化研究,已研制出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多种矿物、溶解类型的热力学数据库和模拟热液平衡、矿物溶解性质、反应路径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实用程序。(4)超临界流体的相关系和化学反应等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对认识地球内部的演化将有重要意义。(5)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使分析单个矿物包裹体成分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