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呼伦湖早白垩世碱性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兴安岭呼伦湖一带的上库力组第3段流纹岩具有高硅(SiO2=75.41%~77.32%)、富碱(Na2O+K2O=7.98%~8.74%)、富Y、Nb、Zr及低Al、Mg、Ca、Ni、Cr、Ti和高Ga/Al比值等特点,类似于A型花岗岩,而与高度分异的I型和S型花岗岩有明显差别。该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1型花岗岩,且与该区A型花岗岩同时,很可能是A型花岗岩浆喷出相的产物。流纹岩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127±5Ma,与伊列克得组玄武岩(125±2Ma)时代一致,两者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22.
123.
太原西山太原组蚀交流纹质沉凝灰岩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儿沟灰岩中段所谓“燧石层”的研究,提出火山成因的新见解,确定该岩石为蚀交流纹质沉凝灰岩。以宏观为基础,借助镜下下鉴定及各种物理化学测试手段,揭示出岩石成分以火山玻璃为主,由火山尘、玻屑、晶清、凝灰质内功屑、非火山质沉积物及生物屑等组成。火山生及脱玻化玻屑已开始蚀变,向片状、板状、絮状粘土矿物转化。还对火山物质来源作了初浅分析。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4.
笔者自1990年—1991年间,在苏州西部地区进行1:5万区调,对该区的中生代火山岩采用双重填图法进行了系统的填图,在结合收集前人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侏罗系上统龙王山组(J_0l)、大王山组(J_0d)和白垩  相似文献   
125.
126.
澜沧江南带火山岩系是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是反演古特提斯演化的利器。本文选择带内南段普洱地区那澜村剖面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为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那澜村火山岩为一套发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的流纹岩,其斑晶由半自形板柱状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为隐晶质长石、石英。主量元素中SiO2含量介于75.59%~77.40%之间,Al2O3含量介于11.69%~12.20%之间,K2O含量(4.13%)大于Na2O(3.72%),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主量元素CaO/Na2O值为0.01~0.04,Al2O3/(MgO+TFeO)为0.03~0.06,CaO/(MgO+TFeO)为5.51~6.66,微量元素Nb/Ta比值集中在12.27~13.08,放射性同位素组87Sr/86Sr比值为0.714~0.719,207Pb/204Pb为15.733~15.760,206Pb/204Pb为18.903~19.400,表明火山岩源区为重熔的含(变质)泥岩地壳。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不规则锯齿状且具高度一致性,Rb、Nb、Ta、Y、Yb等数据具富Rb低Nb、Ta、Y、Yb特征,表明澜沧江南带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属性。LA-ICP-MS测定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那澜村火山岩谐和年龄为(200.6±2.8)Ma,和澜沧江南带北段火山岩活动(210–280 Ma)具有一致性,说明澜沧江南带火山活动至少延伸至早侏罗世,也即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活动至少持续到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7.
长塘流纹岩为"大量流纹岩-少量玄武岩"构成的不对称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前人对年代学研究认为是目前华南识别的燕山期最年轻的流纹岩(SHRIMP年龄96.8 Ma),但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方面尚未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O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得到:流纹岩为亚碱性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具有较小的(~(87)Sr/~(86)Sr)_i、较高的εNd(t)和较低的(~(206)Pb/~(204)Pb)_i、(~(207)Pb/~(204)Pb)_i、(~(208)Pb/~(204)Pb)_i值;锆石的εHf(t)值较高且Hf模式年龄和全岩基本一致,均显示为新生下地壳岩浆;全岩的δ18O值较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长塘流纹岩是在晚白垩世早期拉张环境下,源于EMⅡ富集地幔的岩浆混染少量下地壳物质形成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发生熔融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结晶分异演化后喷出地表的产物。晚白垩世早期流纹岩成因对华南陆壳拉张减薄到正常厚度时间节点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8.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富硅偏碱,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1,显示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总量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相对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而相对亏损亲石元素Ba、Sr、Nb、Ta,Zr含量较高。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显示为板内火山岩。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华南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9.
大兴安岭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由碱性系列玄武岩和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以及伴生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它们与邻区俄罗斯和蒙古同时期火山岩构成面形展布的巨型火山岩带。碱性系列玄武岩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其富集程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系列玄武岩,但明显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这一点又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系列玄武岩适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而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火山岩,其中低钾玄武岩类似于拉斑玄武岩。大兴安岭酸性火山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高Sr流纹岩类和低Sr流纹岩类。前者富集Ti、Ba、Sr、Co和Ni而贫Rb、Zr和Th等强不相容元素,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省分异作用形成的流纹岩;后者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Rb、Zr和Th而亏损Ti、Ba、Sr和Co,它们与碱性系列玄武岩之间形成类似于大陆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与高Sr流纹岩的成因关系类似于大陆伸张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但前者形成从基性到酸性的连续演化系列,并没有形成Daly成分间断。这表明大兴安岭火山岩在源区及其原始岩浆的性质上明显区别于世界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也就是说,大陆溢流玄武岩省的双峰模式起源于干岩浆体系,这种岩浆分异形成的中性岩浆由于其教度大于玄武岩、挥发分含量低于流纹岩而未能喷出地表。大兴安岭富含水的原始岩浆使分异形成的中性熔岩被挥发分过饱和,导致中性熔岩的爆炸性喷发。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大比例尺平面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显微组构分析,九台营城煤矿区流纹岩中石泡构造发育。根据成因、产状、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石泡构造可分为3类:膨润土中的独立石泡、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和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独立石泡大小不等,直径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表面似葡萄状,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珍珠岩四周蚀变膨润土中,为富含挥发物质的岩浆遇水淬碎成球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表面形态与独立石泡相似,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独立石泡带外侧,形成机理与独立石泡相似,由于遇水量减少和岩浆喷发强度增大形成差别。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内部具多圈层结构,为含气液混合物的岩浆,气体逸出,液体中的矿物成分随温度下降,由外至内依次结晶形成。3类石泡赋存于喷溢相上部亚相,形成机理为等容降温、冷凝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