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海侵成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海南岛全新世红树林泥炭及其含沉积特特征,形成环境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会南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得出:红树林泥炭形成于泥炭坪相;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的快速海侵为含炭沉积的形成提供了古地理背景;红树林泥炭发育于4000a以来的海平面波动上升时期;泥炭坪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和植物有机质的堆积速度。海南岛全新世海侵成碳的研究为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筑的解释提供了比较沉积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202.
浙江沿海地区第四纪海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荣华 《海洋学报》1992,14(3):76-85
通过4个钻孔岩心的有孔虫化石群分析,并结合古地磁和14C年代等资料,笔者发现浙江沿海平原有7个海侵层位,其中上部5个可与本地区前人研究的相对比,而下部2个海侵层在浙江沿岸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第Ⅵ海侵层形成于气候温暖、水深20-30m的浅海环境;第Ⅶ海侵层形成于气候温和、水深<20m的近岸环境。文中对各海侵层的分布、形成时代和古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3.
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北翼沉积及其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北翼上更新亚统顶部(Qp3-3)为一套河漫滩或湖沼相沉积,曾一度暴露为古地面。冰后期海侵层(Qh)呈SE→NW逐渐尖灭的楔状体形,不整合超覆于(Qp3-3) 之上。Qh自下而上分别由滨海相、河口海湾相、潮成沙体相和潮滩相构成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层序。冰后期海侵在7~6.5kaBP间达到最大范围,并发育潮成沙体相沉积。受河流进积作用影响,约于1.5kaBP前后,大部地区淤浅为潮滩或滨海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204.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的海岸淤长过程中,曾出现过海岸线的数次停顿,这与黄河三角洲河口的交替摆动有密切关系。从而为研究渤海南岸的全新世地质历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区内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5.
本文根据山东半岛沿岸大量全新世海相沉积物的分布高程、测年数据及孢粉分析结果,分析了半岛南、北岸全新世时期海侵及古地理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6.
南黄海EY02-2孔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与全新世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EY02-2孔揭示了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海侵海退序列。该孔浮游有孔虫匮乏。底栖有孔虫丰富。93.87%-100%底栖有孔虫为玻璃质壳。对33个变量98个样品的Q型因子分析得到5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96.51%。主因子1为Ammonia beccarii vars。组合。代表滨岸环境,主因子2为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组合,代表黄海沿岸流冷水分布区或水体较凉的浅海沉积环境;主因子3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组合,代表近岸浅海环境;主因子4为Ammonia ketienziensis组合,代表水深大于50m的浅海环境;主因子5为Buc-cella frigida组合,代表较冷的沉积环境。南黄海中部涡旋泥开始形成的时代约为9.7kaBP。大致在4.6kaBP南黄海中部全新世海平面高度超过现今海平面。0-7.9kaBP期间,沉积速率较低,为0.133mm/a;7.9-10.16kaBP期间,沉积速率较高。为0.426mm/a。  相似文献   
207.
裴军令 《地质学报》2008,82(2):234-246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力条件、盐度和氧化还原性三方面,对煤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显示,其演化具有4个特点.第一,煤相包括5种类型,即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A)、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B)、上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C)、上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D)和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E).第二,煤相发育过程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均为半旋回,旋回内部的演化具有跳跃性,揭示泥炭沼泽水面可能发生过脉动式上升.第三,古泥炭沼泽起始于海进作用,发展于缓慢海退的沉积背景,结束于快速海进事件,整个地质过程明显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间沼泽水体的盐度和还原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动力趋于增强,沼泽类型从以A相和B相为主演化为以D相和E相为主.第四,古泥炭沼泽发育期间的海退过程由一系列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呈现出波动式海退的特征,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最后,该期间最大一次快速海进事件的到来(第Ⅶ阶段),结束了古泥炭沼泽整个发育历史.  相似文献   
208.
华北石炭二叠纪的海侵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武法东  陈钟惠 《现代地质》1995,9(3):284-292
以新的地层对比意见为基础,通过对华北石炭二叠纪海相层(石灰岩和海相泥岩)分布的详细研究,应用高分辨编目技术,完成了石炭二叠纪各期海侵范围及海侵方向图件的编制,并着重指出:①在晚石炭世早期(晋祠期)以前,郯庐断裂以西的海侵方向主体为由东向西,海侵作用中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规律;②自晚石炭世晚期(太原期)开始,华北盆地构造发生大的变动,古斜坡由北倾变为南倾。海侵作用发生在盆地南东和北酉两个方向上。这种构造变动及海侵方向的变化与盆地周缘板块构造活动有关;③自中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晚期,华北海与祁连海可能一直保持程度不同的连通,而与扬子海则是在晚石炭世晚期才直接连通的。  相似文献   
209.
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突发性海侵是受限陆表海的特征之一,受海平面升降引起的峡口启闭控制,多发生在板块的活动边缘。突发性海侵常有相序缺失,常见海陆相交互层;海相层在大范围内分布稳定,无明显相变,具有良好的等时性,可以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受限陆表海的突发性海浸,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聚集。  相似文献   
210.
王爱福  苗金城 《地下水》1991,13(4):232-234
为了研究黄岛沿海区海水入侵的治理措施及地下水资源预报方案,需圈定海水侵染的范围及地下成淡水界面。鉴于钻探费用高、周期长,故用物探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电测深法在黄岛海水侵染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