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海南省地质环境图集是采用地图和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编制的综合性地质环境图集,本文详细介绍了图集编制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图集内容、编图方法等内容。该图集的编制,加强了地质环境的综合研究与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 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胜  田景春  王约 《地质论评》2014,60(2):299-309
晚奥陶世上扬子海南缘以黑色碳质页岩为特征的五峰组笔石页岩段中见有由小型褶皱和层间阶梯状断层等构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其上下地层均为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同生变形构造开始于凯迪阶末期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结束于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靠近滇黔桂古陆一侧的上扬子海盆内(古蔺—桐梓—松桃)的变形构造层以小型褶皱为特征;向海一侧(綦江—秀山)则逐渐过渡为以小型阶梯状断层为主,同时伴有小型褶皱,但川南长宁一带的五峰组中未发现有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在滇黔桂古陆向海一侧较近陆一侧发育,其变形强度逐渐增强,且由西向东同生变形构造的发育强度增强,表明扬子海在沿滇黔桂古陆的西侧可能为较平坦的古海底地貌,而东侧具有较陡的斜坡存在。在渝东南秀山,仅同生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地震事件成因的火焰状岩脉。另外,在桐梓地区,同生变形构造层的上、下与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之间均见有斑脱岩层,因而推测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变形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因。在火山事件引起地壳多期震荡的背景下,处于陡坡上的塑性泥(页)岩发生滑动形成同生变形构造。同时,奥陶纪末期是加里东运动的剧烈活动期,导致滇黔桂古陆西侧较为平坦,而东侧较陡的古海底地貌可能与奥陶纪晚期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的碰撞相关。  相似文献   
153.
王志刚 《华北地质》2012,(4):315-320
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有效地应用于矿产勘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传统的异常下限计算方法是以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为前提,而本文采用的元素含量-总量多重分形计算异常下限的方法,则基于地球化学变量服从分形与多重分形分布的理论与方法。作者以海南屯昌某测区化探数据为例,运用传统元素含量对数正态分布和元素含量-总量多重分形两种计算模型确定了测区主要指示元素的异常下限并圈定、对比了其化探异常图。本区槽井探对化探异常的揭露表明,采用元素含量-总量的分形方法确定化探异常下限的尝试是成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4.
王丽君  李强  刘爱群 《江苏地质》2012,36(2):142-146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深水勘探的重要目标,该盆地目前情况是钻井较少,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广阔。时深转换一直是琼东南盆地研究工作的重点,其中速度作为解释成果从时间到深度转换的重要桥梁,对于地质构造的勘探、钻孔的布置和设计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琼东南盆地横向上平均速度变化较大,且井上速度与地震速度之间存在着井震误差。据统计分析发现,该区井震误差主要有3种类型,按形态特征分别命名为铁轨差、喇叭口差、剪刀差。研究了不同类型误差的校正方法,再应用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YL1井的时深关系预测,钻井结果证实预测时深关系准确。  相似文献   
155.
7月22日至25日,刘山青厅长一行到海北、海南、果洛州地勘项目一线调研,慰问一线职工并征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见建议。期间走访了鄂拉山银多金属矿、肯德弄舍金多金属矿和祁连地区铁矿勘查等项目基地,实地查看了  相似文献   
156.
2008年夏季,从海南三亚分别采集26份养殖牡蛎和32份野生牡蛎样品(1份样品代表1个体),开展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和数量性状分析,采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遗传多样性指数、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群体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基于AFLP分析获得的遗传距离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O I)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养殖和野生牡蛎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选择性引物对牡蛎品种具有较好的鉴别效率;相比养殖牡蛎,野生牡蛎多样性丰富、品种间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相差较远、遗传基础较宽;通过CO I基因序列分析可知,养殖牡蛎均为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而野生牡蛎属于囊牡蛎属Saccostrea,主要为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目前海南三亚牡蛎种质资源多样性相对丰富,引种还未对三亚自然环境的牡蛎资源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7.
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10年, 海南省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记录到多次热带气旋引起的井水位抖动现象.本文以2003年7月21日强热带气旋ldquo;天鹅rdquo;和2005年9月27日台风ldquo;达维rdquo;为例, 系统地研究了这两次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经过高通滤波, 水位抖动变化图像更加明显;通过频谱分析,得知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周期为100——101 min;井水位抖动的起始时间、 幅度最大值的时间与热带气旋通过海南岛陆的时间一致, 且与热带气旋的结构特点、发展和运动过程密切相关,与井孔自身的井-含水层系统对微动态信息响应的能力也有关系.分析认为,气压振荡式升降变化和摩擦是热带气旋引起水位抖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8.
省十二次党代会对建设“两新”、“三区”开创四区以及今后发展提出了奋斗目标,绘就了宏伟蓝图,尤其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这一主题,以开创网区建设新局面为目标,主动融入、准确定位,立足发展、服务大局,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快资源勘查开发进程,为海南绛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59.
《青海国土经略》2012,(6):56-57
防治国土系统腐败。除了接受监督。挤压腐败空间外。还应用制度规范官员的行政行为,分散“一把手”的权力,消弭权力的自由裁量权,才能堵住滋生腐败的漏洞  相似文献   
160.
选取海南岛目前风沙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昌江县西部的昌化地区和海南西部最干旱的地方--东方市八所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30年代1∶ 50 000、50年代1∶ 25 000和70年代1∶ 50 000 3个时期的地形图,以及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图,解译了5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此为基础资料,并参考了有关文献,对海南西部沿海地区近8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近80年来,水田和建筑用地一直呈增加趋势;荒草地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变化很小,以后持续减少;风沙化土地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以20世纪50年代最多;林地、旱地表现为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变化过程,其中林地是20世纪50年代最少,而旱地是20世纪70年代最少;防护林地从无到有到大面积增加.20世纪30-50年代是西部沿海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时期.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其基础条件,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则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一直通过正反2个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