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4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看一眼列宁格勒区的地图,不难发现,芬兰湾北部沿岸的海岸线被切割得极深。大量的岛屿、礁石、半岛和海湾形成了芬诺斯坎迪亚典型的断崖地貌景观,后者被认为是芬兰湾北岸自然组合的样本。  相似文献   
82.
正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引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其中最重要的变迁之一是农村人口与土地关系的变化以及农村正在进行根本性的结构变革。寻找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性办法和途径,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并不能有效地保护耕地。农民超占宅基地建房,未经批准任意在承包地上建房,1.不能发挥土地的完整使用性能。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自1855 年黄河改道北行至今,山东省的渤海湾海岸线向海方面推移了19km ,黄河泥沙的造陆面积达2827km2 ,而在江苏省北部从双洋口至小丁港150km 的海岸线上共失去土地1320km2 以上。作者认为,可以疏通明清黄河故道作为引黄工程,利用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于黄海沿岸,以减缓黄海岸线的侵蚀,还可抑制黄河泥沙沉积而造成的渤海的淤积。  相似文献   
84.
金玉实  马波  赵玉宗 《地理研究》2022,41(8):2234-2250
把空间概念“都”与产业类别“农”融于一体的“都农关系”,是日本近7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基于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都市化高级阶段,以及乡村振兴亟需多类型化实施的认识背景,对日本都农关系的演变进行历史梳理,划分出都农分离、都农共生和都农融合3个阶段,并从社会经济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说明阶段递进的原因。同时把都市农业视为都农关系的表征,分析其在农户结构、种植结构和功能结构上的系列响应。在此基础上,援引制度学派的基本原理,探索日本都农关系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制度变迁机理。本文认为,都农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有必要把“都农关系”转化为中国的政策性概念,强化从都市区视角处理城乡融合创新发展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农融合和都市农业发展体系,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也亟需学术界主动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5.
星地碰撞的板块构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润  张宏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7,32(3):381-388
板块构造是一种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它以洋底扩张、洋壳边缘俯冲及转换断层为主要构造活动形式,配以地幔对流为原动力,建立一套颇具魅力的板块构造机制理论,被受到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其地幔对流理念难以令人信服和对海陆格局变迁问题没提出明确的动力机制.在阐明造成板块构造理论这两方面困难问题的主要理由之后,介绍了星地碰撞事件的存在状况及其动力作用,着重论述了大规模星地碰撞的动力作用强大,对全球地质构造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板块构造也难以避免;星地碰撞的强烈冲击作用,有能力造成洋底开裂或使大陆裂解.据此设想,可用"星地撞击成缝,减压诱发岩浆上侵"的模式,取代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相抵触的"地幔对流"模式来解释洋底扩张;并以星地碰撞发生地点的随机变化性作为大规模海陆格局变迁的主控原因.如此,则可有助于上述板块构造理论中存在的两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6.
全新世大暖期的最大海侵对沿海地区具有深刻影响,但是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的最大海侵范围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高精度DEM数据解译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发现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精确的最大海侵古岸线空间展布位置,其总面积约260 km2,其中约115 km2属于现今的江东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占整个江东新区规划面积的38%。海南岛北部全新世最大海侵古海岸线的发现,不仅对理解南海全新世高海平面特征及规律提供琼北地区新证据,并且对海南自贸区(江东新区)应对未来海平面升高问题提供背景参照。  相似文献   
87.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岸线迅速向海域方向推进.本文以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OLI遥感影像,通过遥感目视解译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省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长度约...  相似文献   
88.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认为: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大陆的分布是不同的,洋壳流的运动方向和运行路线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应结合全球大陆的演化,分析洋壳流的运动方向、路线和大小的演变,对不同地质运动时序性的影响。并从古大西洋向西扩张出发,探讨自晚三叠世至现代,亚洲大陆附近古“印度洋洋壳流”和古“太平洋洋壳流”的连续变迁,反演局部区域地质运动历史过程,分析亚洲地洼活化、陆缘扩张带形成与青藏高原再度强烈隆升等亚洲三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由于大西洋扩张的时序性,首先导致东亚产生地洼运动,接着产生陆缘扩张带运动,最后导致青藏高原的再次强烈隆升;并提出了亚洲地洼、印度洋喇叭状的成因。得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三大洋壳流等全球地质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论文与《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等论文一起,把青藏高原的历史与现代隆升的成因及发展脉络进行了较系统的交待。  相似文献   
89.
杨士泰 《湖南地质》2011,(10):18-20
研究辛亥革命后土地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结论:地权制度建设应以民生为中心,吸收西方法律文化同时,注意中国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李琼 《海洋世界》2012,(7):28-31
印度的海洋战略明确提出,按照功能编成由远洋立体舰队组成的深海海军;保卫海岸线和港口的浅海海军;保卫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的海岸警卫队等。印度海军不但要保卫印度漫长的海岸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