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818篇
海洋学   1838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埕岛海域水深地形特征及冲淤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埕岛海域水深及地形特征,简述了埕岛海域经历的快速冲刷、缓慢冲刷及冲淤调整的3个阶段,探讨了位于局部高部位、平坦海底及过渡地带3种井场的冲淤规律。  相似文献   
992.
对1988年取自大西洋中脊TAG热液活动区的海底表层热液沉积物中36件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ODP Leg158的近期成果,对TAG区热液沉积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时空演变、硫源、硫同位素偏重的原因和硫的演化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TAG区表层热液沉积物的δ34S值从3.9‰-7.6‰变化,均值为5.98‰,与其它洋中脊热液活动区相比明显偏重.(2)从海底表层区到蚀变玄武岩区,热液沉积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有增大的趋势,而时间对热液沉积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则没有明显的控制.(3)热液沉积物中硫主要来自玄武岩,部分来自海水硫酸盐,是海水硫酸盐和玄武岩中硫不同程度混合的结果,且各硫源在不同阶段提供硫的比例分配和方式明显不同.(4)与其它无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中热液活动区相比,相对较大比例海水来源硫的加入是导致TAG区硫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TAG区具备有利海水硫酸盐还原作用进行的温度和水/岩比值条件则是促使该区热液沉积物中海水来源硫相对较多的主要原因.(5)海水的直接混入、流体-玄武岩相互作用、先期形成硫化物的重溶作用和硫酸盐矿物的还原作用是海水和玄武岩直接或间接提供硫的主要方式,也是导致本区硫同位素演化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且硫的演化与海底岩浆作用和构造运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3.
海底管道收弃管作业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保证海洋管道在收弃管作业过程中不发生屈服,利用样条函数配点法分析了管道为形,利用线性积分法分析了缆索的收放和受力,以图表的形式给出了管道和缆索的受力和变形、铺管船的运动以及A/R绞车的拉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小坡度海底土层地震液化诱发滑移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启民  邵广彪 《岩土力学》2005,26(Z1):141-145
地震可使海底砂质、粉质土层液化并导致上部土层的滑移。基于有效应力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和Newmark刚性滑块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海底小坡度(≤5o)土层地震液化引起侧向滑移的简化方法。该方法将波浪荷载简化为海底恒定的上覆压力和初始孔压,忽略了海水粘性对海底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改进的Seed孔压模型进行动力分析和液化判别,用Newmark滑块理论计算了土层侧向滑移。通过算例和对比分析,研究了海水深度和土层坡度对侧向滑移的影响,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近海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5.
我国海洋环境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80至90年代是我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灾害地质是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先行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全球变化、区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滨海城市地质、沿海地下水环境、海洋灾害地质、海底不稳定性、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对海洋地质环境影响等,都是今后我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具有构造活动性强、入海泥沙大、多风暴潮、人工环境非常突出等特征。海岸带基本环境问题包括地质资源利用、人为工程环境、流域环境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对海岸带环境影响4个方面。黄河、长江、珠江三大三角洲,除共性问题外,还存在各自独特的环境地质问题。海底不稳定性和灾害地质因素是目前近海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大抵可分为构造、斜坡、底型和结构4种不稳定性。中国近海有六大类约40种灾害地质因素。根据地质环境特征,中国近海可分为17个环境地质区。  相似文献   
996.
海底混输管线严重段塞流动的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轩  宫敬 《海洋工程》2005,23(4):121-128
随着海洋油气田开发向深水海域发展,海底混输管线距离过长,且存在立管系统,容易形成严重段塞流动的现象日益严重.在严重段塞流工况下,管线的流动参数,如压降、段塞长度、段塞频率、持液率都随时间变化,并且表现为周期性变换的压力波动以及间歇出现的液塞.严重段塞流的不稳定性给油气田集输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海底混输管线中严重段塞流动预测与控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展,同时,对于节流、气举、分离等8类15种控制严重段塞的方法分别进行了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海底油气混输管线严重段塞流动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海啸是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陨石坠落等作用产生的巨大海浪袭击陆地而产生的灾难,其中以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啸最为常见。当海底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突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运动。由于在海上形成波长非常长,达数百千米的海浪,所以对船只不会造成危险,甚至船员感受不到。而长波一旦遇到海岸线,其高度会猛然攀升,激起数十米的巨浪,冲到海岸上,给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的危险在于:  相似文献   
998.
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存在着差异,这与海区海底地质和沉积环境有关。取样所及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分析表明:黄海实验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东海实验海区海底有3种沉积类型,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三个海区的沉积物密度为1.48~2.03g·cm-3;沉积物含水量为10%~90%;沉积物孔隙度为65%~80%;沉积物纵波声速为1460~1916m·s-1;沉积物横波声速为115~611m·s-1。  相似文献   
999.
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美国亚迪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和制造的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它能够同时获得高分辨率的海底地形和地貌。该声纳由电子分机和分别安装在载体左右两侧的两条声纳阵组成,最大工作水深6000m。声纳阵由一条发射线阵和10条间距为λ/2的接收线阵组成,λ为声波波长,其中8条线阵接收声信号,两边的两条为哑元。声纳的多子阵海底自动检测-子空间拟合信号处理方法能克服水声信道多途和复杂海底的影响,正确检测到海底的直达回波。2003年11月和2004年7月,声纳在中国浙江千岛湖进行两次长时间的湖试,获得了高分辨率湖底等深线图和地貌图,正确检测出湖底边长为0.5m立方体目标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00.
在浅水海域,采用单层保温管结构代替双重钢管保温结构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但在单层管的铺设过程中管线各层之间和保温层内将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如何防止各层间的错动和保温层材料的剪切破坏是设计所必须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以渤海某油田海底管线建设项目为例,根据单层保温管的结构特点,力的层间传递特性和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单层保温管各层层间剪切力和保温层中剪应力的计算方法,为海底单层保温管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