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纬度和海拔高度对云南地面紫外线强度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已经建立起来的昆明地区紫外辐射传输方案,计算并讨论了大气中中低云、气溶胶粒子以及不同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对UV辐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大气层中臭氧的吸收和空气分子散射的情况下,UV辐照度随地理纬度的增高和海拔高度的降低均有明显而强烈的改变。云对紫外辐照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低云对UV辐照度的削弱作用大于中云的削弱作用。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对紫外辐射的影响在UV—A波段和UV—B波段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82.
《上海国土资源》2008,(3):F0004-F0004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北部绥阳县境内,总面积318.6km^2.园区出露地层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公园海拔高度在600-1700之间,属大娄山山脉。  相似文献   
83.
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野外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和Sφrensen指数对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植被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海拔高度对植物生物多样性影响非常明显,海拔2300m和2700m左右分别既是α多样性也是β多样性出现明显变化的地段。2)不同坡向条件下群落的α多样性表现为东坡>西坡>南坡>北坡;而Sφrensen指数分析表明,当坡向变化时,β多样性较高。3)山坡中部特别是中下部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而β多样性较低,坡面上β多样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坡面所处海拔高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84.
基于河池市2010年1月~2017年12月的闪电定位资料和地表植被数据、高程数据,分析闪电密度、强度分布与不同下垫面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池市闪电密度与草地、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呈正相关,与林地面积呈负相关;河池市闪电强度与水域地、林地面积呈正相关,与草地、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呈负相关。各个植被类型上的闪电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其中居民建设用地的闪电日变化波动剧烈,林地的午后闪电变化呈现较均匀的波动增加。林地上的闪电密度值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闪电强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5.
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横流村,一座26米高的八棱形立体建筑颇为引人注目.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建筑物,它的坐标为东经108° 55′25.″00、北纬34° 32′ 27.00″,海拔高度417.20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不仅是我国的地理坐标,象征着国家的尊严,而且在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在继阳山风电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及验槽中,发现基底地层为山体崩塌物,由崩塌物堆积量,推测继阳山主峰原始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87.
选用昆仑山北部2016—2020年6—8月14个国家气象站、240个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针对“季-月-日-时”时间尺度,以沿海拔高度梯次下降划分的高山区、中山区、低山区和平原区为空间尺度,分析昆仑山北部夏季降水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 a昆仑山北部夏季平均降水358.5 mm,小时降水和小时强降水频次分别为301次和74次;日降水极值95.4 mm出现在低山区,小时降水极值64.0 mm出现在平原区。(2)夏季和6—8月逐月降水、平均日降水和小时降水、小时降水频次5个要素特征量均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均随海拔梯次下降而减少;最大小时降水则为反相分布,随海拔梯次下降而增多,小时强降水更易出现在海拔较低的低山区和平原区。(3)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显著,中午至前半夜小时降水的大值中心随时间逐渐偏向低海拔区,大值中心由南向北偏移;小时降水的峰值时间和降水增强时段均随海拔梯次降低而后延,4类区域小时降水峰值均在白天出现,其中低山区和平原区峰值发生在午后。低山区和平原区午后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88.
三穗县电线积冰变化事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再禹 《贵州气象》2010,34(2):29-31
根据三穗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5逐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统计其特性,确定积冰参数,分析电线积冰规律,根据气候与地形地貌特点划分冰区,为了解三穗县电线积冰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的全球闪电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卫星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所获取的11年(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闪电资料,对全球闪电活 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闪电频数约为46.2 fl s-1(fl为flash简写,表征闪电发生的次数),在30°S~30°N闪电数占全球闪电总数的78.1%,陆地和海洋的闪电密度之比为9.64:1。近海海域面积占海洋面积的近3成,但闪电数占海洋闪电总数的近7成,远海海域闪电的密度很小。陆地和近海海域闪电活动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中高纬度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西部,赤道附近区域相反,大陆西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东部。闪电活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两峰三谷的特征,两峰分别出现在海拔100~2400 m和3300~4600 m,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海拔100 m以下、2400~3300 m和4600 m以上,这是在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2001年7月1日佛坪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由佛坪县袁家庄东面山梁迁移到佛坪县袁家庄镇。新观测场位于旧址的西南方,二者直线距离约1500m。新观测场海拔高度比旧址低260.5m。为掌握新、旧站址因地理位置和观测环境不同所造成的气象要素均一性的差异,2001年1、4、7月在新、旧站址(见表1)进行了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