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2篇
  免费   1377篇
  国内免费   1977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944篇
地球物理   709篇
地质学   5492篇
海洋学   477篇
天文学   386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4篇
  1947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71.
滇西北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地区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2个侵入时段,早期67.9~45.7 Ma和晚期42.0~23.2 Ma;相应有2个主要的岩浆活动高峰期,在50 Ma和35 Ma左右;早期以花岗斑岩类和二长斑岩类为主,晚期以正长斑岩类和煌斑岩类为主;成岩、成矿广度指数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而成矿概率指数则表现为各岩浆期均由早到晚渐趋增大,反映晚序次斑岩体成矿有利;斑岩型Cu-Au-Mo矿主要形成于早期,而Pb-Zn-Ag-Au矿主要形成于晚期;且主要矿床产于多期次侵位及成矿概率指数高(时段)的富碱斑岩体组合发育地段.大、中型矿床与第三纪裂陷盆地中心的距离,与盆地裂陷强度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在此进一步探讨矿化类型与富碱斑岩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72.
甘肃省1994~2001年极端干旱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甘肃省80站月降水量资料,对1994—2001年连续8a极端干旱气候持续时间、空间分布、干旱影响程度、相似年等进行研究。得出1995年、1997年、2000年是近8a中干旱量严重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3.
这里着重从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偏少年时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同期、前期环流异常及对影响气候趋势变化特征量的物理因子分析,通过相关计算,找出了影响春防期森林火险高火险日数环流特征量物理因子的前期变化,对春防期高火险日数进行预测进而做出春防期森林防火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74.
本文探讨了利用乌兰多个树木年轮年表的信息,异地重建沱沱河冬季1—3月气温的途径和方法,重建了沱沱河800年气温序列,结果表明:重建的冬季气温序列的主要冷、暖期与已有成果基本吻合,13、15、17世纪的冷期以及14、16世纪的暖期是存在的,而17世纪的寒冷期持续时间最长,寒冷程度也最强。本文对重建的气温序列的阶段性、突变和周期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为青藏铁路工程沿线气候演变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5.
陆明勇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3,26(2):136-141
以华北地区 (33°~ 4 3°N ,10 9°~ 12 4°E)地震为例 ,用Gutenberg -Richter公式研究了地震均匀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自 1970年到 2 0 0 1年以来 ,本地区 2 0≤M <4 0的地震偏少、 4 0≤M <6 0的地震偏多、 6 0≤M<7 0的地震偏少、M≥ 7 0的地震偏多 ;然后择其将导致本地区较大社会影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偏少地震——— 6 0≤M <7 0级地震进行灰色理论GM模型预测。通过上面的应用 ,使两理论优点在地震预测中得到结合 ,地震预测更有的放矢 ,预测结果更可信、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6.
时间项分析法中,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反演,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岩浆系统的长白—敦化(L1)剖面的Pg波到时进行了计算处理,得到了Pg波时间项及基底速度值;取上部地壳的介质平均速度为4.5km/s,经反演求得了各点的深度值,给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结晶基底的厚度分布。结晶基底厚度一般在2.0km左右,而在长白山天池下方结晶基底最厚处接近4.0km;在万宝和敦化附近各有一不太明显的凹陷,其原因可能与在这两个位置处有几条断裂穿过有关。  相似文献   
177.
姚学华 《广西气象》2003,24(1):33-34,57
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钦州市春季低温阴雨结束期作模糊处理,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预报因子,然后建立其多元回归模糊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78.
以概率统计和点阵排列的方法说明了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的一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9.
王晓峰 《贵州气象》2003,27(4):40-42
将两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的主要性能、技术参数加以对比。结合实践经验,实行科学化作业,使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发挥最佳效能,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80.
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结合近几年来渤海湾盆地区深层地震勘探与解释的成果,重点论述了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燕山期构造变形样式总体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横向上总体可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为向西逆冲的薄皮逆冲带,中部为冲断—走滑带,东部为厚皮褶皱—冲断带,主体由两期挤压方向皆为NW—SE向的褶皱—逆冲变形形成;并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但是,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其空间上的差异是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空间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其它研究结果还表明,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